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文书档案,加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采用阙疑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编者按】
在这部网络版《史记》的编校中,对原书中某些文字或注释上的明显错误予以了修正,注释上也有所追加或补充,并结合《索隐》《正义》《集解》等有关内容进行了综合整编,如“十表”、附文等。本站这部网络版《史记》,无疑具有自己的特色性。然而由于这部网络版《史记》过于庞大,加之编者个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对全部文章的所有错漏之处都能及时发现或予以完美纠正,其完善工作仍在进行中。在此,也敬请广大史学关注者在查阅资料时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编者,以期共同完善之。
自一百卷以后,卷数沿用简约标记方式,如“卷一百三十”,简约标记为“卷一三〇”。
有必要再次声明,本站整理编校工作是公益性的,无非想为弘扬祖国文化、让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典实现可读性而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务请转载本站资料时注明出处,严禁收费网站平台无偿收录。 ──
繁星读书网 2008年06月30日
-- --
◇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 《史记》简介
◇ 《史记》的贡献与特点
◇ 对《史记》的研究与考证
◇ 关于对《史记》的评价
◇ 《汉书》〔东汉〕班固·撰
◇
“沛县丰邑”之说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