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子夜书案 >> 古代汉语知识 >> 古代汉语虚词〔二〕 第二节 副词 三、范围副词
  

 

古代汉语虚词〔二〕
 
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 仅供参考

 

 

  三、范围副词

  古代汉语的范围副词可以分为两类:(1)表示总括;(2)表示仅只。

  (一)表示总括

  表示总括的副词可以翻译成“都”“尽”“总共”等,主要有“皆”“咸”“悉”“并(并)”“具(俱)”“胜”“备”“毕”“遍(遍)”“尽”“举”“通”“胥”“凡”“要(yāo)”“最”“一”“了”“略”“都”等,其中“最”是汉代出现的,“都”“了”“略”是汉魏时期出现的。例如:

  (1)不违农时,榖不可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2)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得其所欲。(《史记·货殖列传》)
  (3)臣愿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初见秦》)
  (4)声,则凡非雅声者废;色,则凡非旧文者息。(《荀子·王制》)
  (5)关中民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6)艰难险阻,尝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7)小人有母,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
  (8)既醉而出,受其福。(《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9)万物可知也。(《荀子·解蔽》)
  (10)天下遗文古事,靡不集。(《史记·太史公自序》)
  (11)范蠡游天下。(《汉书·李陵传》)
  (12)灵公问其笑故,告灵公。(《史记·郑世家》)
  (13)六出奇计。(《史记·陈丞相世家》)
  (14)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史记·游侠列传》)
  (15)最国五十。(《汉书·西域传》)
  (16)号令出太后。(《史记·吕后本纪》)
  (17)……而此《纪》不言之,直云帝相崩,子少康立,疏略之甚。(《史记·夏本纪》)
  (18)然则凤皇、麒麟与鸟兽同一类。(《论衡·讲瑞》)
  (19)尔之教矣,民效矣。(《诗经·小雅·角弓》)
  (20)至乎孝武,元功宿将尽。(《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21)(王)戎湛然不动,无恐色。(《世说新语·雅量》)

  这类范围副词所总括的对象大多数出现在它们的前面,但是有时也出现在它们的后面,如“皆尝小人之食”。


  (二)表示仅只

  表示仅只的范围副词可翻译成“仅仅”“只”等。常见的有“特”“直”“仅”“少”“止”“但”“徒”“独”“唯(惟)”“只(秖)”“啻”“才(才、裁)”“取”等。例如:

  (22)欲之而言叛,见疏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23)愿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24)二人之宠过庸,不笃。(《汉书·佞幸传序》)──【注】颜师古《汉书注》云:“才过于常人耳,不大厚也。”
  (25)狡兔有三窟,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
  (26)王如用予,则岂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孟子·公孙丑下》)
  (2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28)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29)若斯之类,匪于兹。(左思《三都赋序》)
  (30)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31)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32)为将当为怯弱时,不可恃勇也。(《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33)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其言在耳。”(《史记·老子申韩列传》)
  (34)虽大男子,如婴儿。(《战国策·燕策一》)
 


〔共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頁 下一頁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