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子夜书案 >> 古代汉语知识 >> 〔古代文献知识〕古籍的句读和校勘 第四节 古书的句读·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
  


〔古代文献知识〕

古籍的句读和校勘
 
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 仅供参考

 


三、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


  古文的各种文体往往各有一定的格式、遣词造句的规矩或押韵的规律,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语句的起止,理解句义文义。例如:

  (1)版文曰:“使持节大将军督幽、青、并领冀州牧阮乡侯绍,承制诏辽东属国率众王颁下、乌丸辽西率众王蹋顿、右北平率众王汗卢:维乃祖慕义迁善,款塞内附,北捍玁狁,东拒濊貊,世守北陲,为百姓保障……”(《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英雄记》)

  《误例》……承制诏……右北平率众王汗卢维:乃祖慕义迁善……

  注引《英雄记》这段文字是注释正文“《袁》绍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的。这段文字是属于皇帝下达的文书“制诏”文体。这种文体的开头常常用一个“维”字,“维乃祖慕义迁善”的“维”正是这种用法,应该属下读,而不应与“汗卢”连在一起,这从正文的“汗鲁王”也可以看出,“汗鲁”就是“汗卢”,都是译音。

  (2)若夫西京云阳、汾阴之大祭,千又五百之群,祀通天之台,入阿房之宫,斋必百日,养牺五载,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文绮以饰重席,童女以蹈舞缀;酿酎必贯三时而后成,乐人必三千四百而后备……(《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注引《魏名臣奏》)

  《误例》……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文绮以饰重席,童女以蹈舞缀……

  这段引文自“祀通天之台”以下都是骈句。骈体文的句法讲究“四六”(即四字句、六字句)和骈偶(即对仗),从“斋必百日”至“童女以蹈舞缀”正是两个四字句、四个六字句,而且两两相对。误例的标点者没有掌握住骈体文的句法特点,把“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两句给拆开了,结果断得这两句不知所云,“其器”单独逗开,与下面两句文义无法联系起来。

  (3)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窃弄威权……(《资治通鉴·宋纪二》)

  《误例》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窃弄威权……这是六个四字句,按骈体文例,应该是两句一段,即此六句应为四四、四四、四四。误例标点者未掌握这一特点,断成了四四四、四四四,使“宣传教命”事与典签无关了,又使专恣弄权的只是典签,而与长史无关了,显然不是原文的意思。

  (4)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资治通鉴·汉纪二》)

  《误例》……时乎,时不再来!

  古人行文,常用韵语。这里的“时乎时,不再来”,“时”与“来”押韵,古均为“之”部字。分析韵语,应注意要以写作时代的语音情况为准,《通鉴》上这段话是采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所以应以古韵部为准。

  (5)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通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误例》……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这是一段颂赞体的文章,每句四字(“四海所以不理”六字),两句一换韵,中间插入一个“于虖”(呜呼),算是外加的。误例的断句者没有弄清这种特点,结果断得原文失韵,与文体不合,于文义也不顺。

  此外,像诗、词等韵文,如果我们掌握了各种诗体和词牌的格律,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断句和标点。这里不再举例。


〔共15頁〕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頁 下一頁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