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知识〕
|
古籍的句读和校勘
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 仅供参考
| |
第四节 古书的句读
要读懂古书,必须明辨句读;要译注古文,首先要对古文加以标点。
所谓句读,唐天台沙门湛然《法华文句记》解释说:“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从这段话来看,句指的是意思完整的一个语段,读指的是语气可以停顿的更小语段。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句读,《礼记·学记》记载说:“一年视离经辨志。”据郑玄注和孔颖达疏解释,“离经”即句读经文。东汉高诱在《淮南子叙》中说:“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可见古人读书都是从小就学习句读。古人从事句读,也有一些符号,《说文解字》上有“丶”(zhǔ)、“╰”(jué)两个字,许慎解释说:“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钩识也。”这“丶”和“╰”大约就是句读的符号。宋毛晃《增韵》说:“今秘书校书式,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中间。”这些句读符号的作用和我们今天使用标点符号差不多,只是还很不完善。
我国古代的书籍一般是没有断句的,刻书有句读开始于宋代。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中说:“监蜀诸本皆无句读,惟建本始仿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开卷瞭然,于学者为便。”1954年中华书局用世界书局原版重印的《诸子集成》仍是用的在正文字旁右下角加“。”号,在注文字下加“。”号或不断句的方式。我们今天标点古文,当然不能再采用这种旧的标点方式,而应该根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所规定的十四种符号来给古文标点,因为这样不但可以使读者明确句读,还可以帮助读者瞭解句子的语气、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等。使用标点符号给古文标点,能使读者更准确、更迅速地阅读和理解古文。
标点古文,其基本要求不外两点,即断句无误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但要做到这两点往往是不容易的。下面我们结合一些错误的例子介绍一下断句和标点应该注意的事项。
〔共15頁〕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