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虚词〔四〕
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 仅供参考
| |
【导读】本课语文知识,介绍古代汉语的助词和语气词,其中助词部分,实际包括助词和词缀两部分。助词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1)韵律助词,介绍古代汉语中一些为了韵律节奏的需要而加上的起衬音作用助词,这种助词在《诗经》《楚辞》中比较常见,在散文作品中少见。
(2)结构助词,包括领属结构助词和凸显结构助词。领属结构助词最常见的就是“之”,它分布在体词性偏正结构之中,标记领属关系或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凸显结构助词指分布在强调宾语或主语的强调结构中起标记并凸显前置宾语或主语的助词,主要有“之”和“是”。
(3)构词词缀,介绍古代汉语中起构词作用的一些前缀、后缀和中缀。前缀中包括过去一般认为是特殊指示代词的“所”和“攸”,这两个前缀的作用是加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前面,构成的结构是一个体词性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后缀中包括过去一般认为是特殊指示代词的“者”,它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加在谓词性成分之后,构成的结构是一个体词性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另一种是加在体词性成分之后,构成的结构仍是体词性的。
(4)构形词缀,是表示一个谓词在句子中的某种语法意义的词缀。语气词部分包括肯定语气词、疑问语气词、祈使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四种。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肯定语气词可以出现在疑问句、祈使句或感叹句中,但它们的功能仍是表示其固有的某种意义,因为这样的肯定语气词在表示肯定语气之外还表示其他的非语气意义。
|
第一节 助词
为了教学的方便,将词缀也放在助词里一併讨论。古代汉语的助词有以下四类:(1)韵律助词;(2)结构助词;(3)构词词缀;(4)构形词缀。
一、韵律助词
汉语的节奏韵律是双音节音步,这种节奏韵律倾向从很古的时候就有。受这种节奏韵律的影响,古代汉语不仅词汇上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连用和偏义复词等韵律词,而且也产生了一些主要起衬音或延声作用的韵律助词。所以人们通常将韵律助词称之为衬字或凑足音节。双音节节奏倾向在韵文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所以韵律助词多见于《诗经》《楚辞》等韵文,散文中则比较少见。较常见的韵律助词有“其”“之”“斯”“思”等。例如:
(1)心之忧矣,其谁知之?(《诗经·魏风·园有桃》)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魏风·园有桃》)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以上三例中的“其”或位于句首,或位于句中,或位于句末,都起衬音作用。
(4)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注】孔:副词,很。
(5)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6)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楚辞·离骚》)
以上三例中的“之”字或在状语与谓语之间,或在动词之后,或在两个宾语之间,都起衬音作用。像“亦孔之哀”“滋兰之九畹”这样的句法形式只见于《诗经》《楚辞》的诗句,不见于散文中,所以这里的“之”主要起韵律衬音作用。
(7)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诗经·小雅·甫田》)
(8)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诗经·小雅·采薇》)
(9)鹿斯之奔,维足伎伎。(《诗经·小雅·小弁》)──【注】伎(qí)伎,行走舒缓的样子。
(10)朱芾斯皇。(《诗经·小雅·采芑》)──【注】芾(fú),皮制蔽膝。皇,鲜艳明亮。
以上四例中的“斯”或位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或位于主语与谓语之间,都是起衬音作用。
(1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2)思皇多士,生此王国。(《诗经·大雅·文王》
以上两例中的“思”或位于句首,或位于句末,都起衬音作用。
〔共8頁〕
1
2
3
4
5
6
7
8 第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