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子夜卷宗
 
点击进入……

Have you a good apothegm?
 please tell me here If you had.  ……
 

 
 
 

 



不妨写写文言短篇

  篆文、钟鼎文,乃至甲骨文,可谓是中华古老的文字了,虽早已不再流行,但为文物考古者所必学,且后人书画亦始终不乏摩帖制艺者。摩帖制艺,切莫轻以“复古”之论置于不屑,乃其书画之趣,古色古香,不独为哲人雅士所仅能赏识。

  至于古代文言,理犹如此。文言之于白话文时代,虽已是过时文体,不足以普及推崇,但其为习文者所必修,且其文史价值往往与文学价值并存,故无所谓过时论。正如诗词格律仍被今人热衷于仿填,偶尔写一写文言短篇,既可拾其古趣,谙习前人章句之法,又可缜密构思,精进文章,何乐而不为!迄今,唯有文言课学而不习,也无可厚非,然而,偶以文言短篇来自习自娱,亦无需谁人可否。 
全文 >>

 




涂山有狐〔文言一则〕

  涂山有狐,负创涧下,或为虎狼迫而坠也。然浴血撑持,弗能自举。适樵叟过,以悲悯救之。“丧哉!”狐度之曰:“吾为狩者获矣。”归置柴舍,恭谨饲之。“哀哉!”狐度之曰:“欲肥吾膏脂以待屠耳。”不日,创疴渐愈,叟怜而抚之。“恶哉!”狐度之曰:“欲美吾毛氄以待沽耳。”遂夤夜穴壁,衔柴舍之鸭而遁。

 




善不可尽善,直不可至直

  公道自在人心,惜不在世道乱象之中。故为人不可不善,亦不可尽善;为人不可不直,亦不可至直。尽善则围而欺之,至直则群而伐之。于人如此,于国亦如此也。

 


 

读史随笔

  中华文化历史之悠久,概远不止五千年;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概远不止现存几部经
典。“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大方之家及英雄豪杰辈出,
纵横捭阖,各领风骚。虽历史已成过眼烟云,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
以知兴替”,古人遗训,于今人之事业谋划乃至修身,亦绝非尽是过时之论。 
全文 >>

 


 

蝉乎蝇乎〔文言一则〕

  南郭处士,塾师丹青,尝使徒临以他人作,而无己出。久后有徒拜焉。处士曰:“吾
作于肆,一掷笔而千金,非识者毋妄言。”即向壁涂以竖,复就以点,题曰:枝蝉。处士
出,一徒指其点疑曰:蝉乎?蝇乎?又徒曰:先生课童蒙也,不识“卜”乎?徒遂哗散而
无反。 
全文 >>

 


 

如此教育,不无诲淫诲盗之嫌

──有感于当前的性教育及某些媒体上的治安防范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是弱智吗?大脑健全的学生,本能地会从父母的训诫那里及社会
人际交流中悟到基本的性知识,这已经足够了,你还要灌输什么?你还要详细地、原原本
本地、没完没了地、甚至逼真地描述什么?有些“性教育”涉及的内容,连成年人都难以
启齿,竟然还教他们怎样避孕?还提倡要发给他们安全套?究竟是“性教育”还是“性引
诱”?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及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年人,自我约制能力还很弱,最忌讳来自
有关“性话题”方面的刺激与暗示。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根本不是什么性教育,而至关重
要的恰是人生观的正确引导及道德品行教育。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并不被那些
学者们看重,似乎也不被教育机构看重;即使有人反复倡导了,社会呼声已经那么高了,
也根本不会像搞性教育那样来得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坚韧不拔,究竟为什么?问一下那
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及有关的机构,你不觉得超前地给孩子们灌输那些暂时不需要掌握的
东西,反倒会污染、玷污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吗? 
全文 >>

 


 

关于给宝宝征名的回复

  若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须参考姓氏、性别及父母的志向。要避讳一些不利的谐音
及一些不吉祥的事物,尽量减少重名的机会(但是重名问题永远难以避免,若刻意追求怪
名,就有失中华传统了)。使用包括姓氏在内的三个字的名字为好,后两个字可以单独称
呼,也就是孩子的昵称,但这个昵称不能只适于孩子幼年时期的称呼,也应考虑到适于将
来;当然可以把名字后面的一个字拿出来,重叠一下,作为孩子幼年时期的昵称,比如:
张祈梦──祈梦──梦梦。所起的名字,要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不晦涩,不生僻,
不俗气,不压抑,最好选择一些沉稳、大气、雅静的名字。
  全文 >>

 


 

乡户有犬〔文言一则〕

  乡户有犬,邻女爱且怜之。女常隔墙嬉戏并投之食饵,犬亦以尾悦之。然间有时日,
宠之愈甚也。
  某日乡户出。女逾垣抚犬,犬迂回而避之。逐之急,吼然跃起而扑。女因噬啮而伤,
归泣于父前:“吾宠之久矣,何犹加害耳?”。
  父诫之曰:“汝不知其所思也,汝不知其之性也!一厢之愿逐之,不蒙加害则反其怪
也!吁,其为人者亦莫过乎此矣,当为子戒!”

 


 

致沉沦于不良感觉的人

  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或说是下意识里,不要夸大自己不良的感觉,这是百害而无一
益的。谁人都有不良的感觉,或来自生理上的,或来自精神上的。记住,这种 不良感觉,
或可随时都会消失,但也有的需要你坚持努力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就像长跑中挨过呼吸困
难期 一样。
全文 >>
  …………
  谈到当今世上很多好好的青少年轻率自杀的现象,其实不用更多的解释。有些人,生
来只会玩情感上的简单游戏,但在技艺上又是个天生的笨蛋!玩不下去了,最后又会拿生
命来做一次简单的玩耍。尽管有的留下一纸似乎凄楚动人的“浪漫遗言”,除了能打动另
一个笨蛋之外,没有更多人会认为这有多么浪漫。若果有天堂的话,正因为这些人放弃了
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将永远不会被上帝所收留。我衷心希望那些尚还活着的此类“笨蛋”
能看到我的这段话,请及时放弃你的那种令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危险的“浪漫”!
  笑一笑吧,朋友!生命是第一美好的,生命是第一高尚的,生命是大自然在无可推算
的概率中造就给你的机会,应当懂得珍惜才是!身体上的、精神上的不良感觉,很有可能
会在体质锻炼中或心理调整中及诸方面努力中恢复正常,切忌踟躇而悲、放歌于哭,沉沦
于伤感之中而不 能自 拔。精神上谁人都有苦痛,但不能摧垮一个智者!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删除、扯碎那些不良的感觉吧,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文
字中,在你的心灵深处!不要让那些不良感觉的气息笼罩着你,因为那些本身就是一种不
良的暗示,它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晦气,既有害于你,也会贻害他人。
  九九艳阳天,大雁来了,春天来了!诗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昔我往矣,日月方
燠!
全文 >>

 


 

命运之舟

  人之命运,自其人诞生之刻起,便如一叶帆舟启航,从此颠簸行进于波澜之中,凡逆
风顺水或风云朗日,莫不托乎于天道,难遂人愿。天道无常,是说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
旦夕祸福;天道有常,是说其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万物之兴衰更替。无论天道有常或是
无常,人皆不可逆转,唯有可借执掌风帆之手,因其势,利而导之。
  …… ……
  瞻天地浩溟之间,见命运之舟千帆竟发,熙熙攘攘于沉浮进退之中。惜天道时运,无
论其宏巨微末,均可遇而不可求;唯可求者——不舍其功,遇而应之!
全文 >>

 


 

真善美——亦蒙骗之本源

  真,于“佛”、“道”理论中阐述的是一种超乎自然的本性,是极其抽象的概念,而
于我们自然人的理解和定义中,真,则指人们对事物“质”上的要求。譬如说,太阳就应
是火热明亮的实实在在,而绝不是童话中那种眯着眼、还有一绺白胡子的老人。
  善,佛道释义讲的是至高至纯的心性,而于佛经道卷上种种有关渡化、轮回以及惩罚
的宣教中,又不无扑朔迷离之说。而立足于常人的概念,善,本礼义仁德而已。
  美,天人共性。包括人的整个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美,那就是好的都说好,
美的都说美;一朵馨香绽放着的鲜花,连狗都会过去用鼻子嗅上一嗅。另一种则是狭义上
的美、个性上的美,包括知遇、理解、依存等特定关系所认识的美。
  追求、向往真善美,是人们普遍的认识,凡天下人,包括那些已被舆论定义为伪、丑、
恶者,概莫能外。人们都在期待着生活于真善美的氛围之中,尽管期待更多的是适于自我
理念的那种真善美。而人们是否知晓,我们常常蒙受来自诸多方方面面的欺骗,何尝不是
源于对真善美的追求?
全文 >>

 


 

信言如荆王者戒

  春秋战国时期,魏王赠荆王一美女,荆王对此美女宠爱备至。一日,荆王的原爱妾郑袖对那一美女说:“大王最喜爱女人掩鼻而笑的姿态。”随后,又暗授机宜给荆王武卫侍从:“凡大王有令,便立刻执行。”当美女入见荆王时,便掩鼻而笑。荆王不解其意,便向郑袖询问缘故。郑袖道:“她常言君王身有臭味。”荆王大怒道:“劓之!”武卫侍从立即拔刀割去了美女的鼻子。呜呼,进言如郑袖者!悲哉,信言如荆王、美女者!

 


 

三人行(杂语)

  儒圣孔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犹言于礼也。人于世间诸事,必各有偏得,我自当有不及人处。然而特定行事之中,三人行,未必就有我师;百步之内,亦未必就有芳草。唯《易经·损卦》中“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一句,倒令某吃惊非小。虽仅是《损卦》一句解语,辩证思来,不无其中理义。故我嘱世人:三人行事者,慎思不殆。
 

 


 

查人审物,动静有别(杂语)

  水宁静时,似高堂悬镜也明澈照人;水微动时,如越女浣纱也涟漪怡人。乃当风云突变,涛涌连天,巨澜吞日,顿作非常之观。物静,有静态、静势;物动,则有动态、动势。人亦如之也。故万不可仅于静态中审物,亦不可仅于静态中察人。不然,必失其策。失其策,势必失其物,失其人,终也必失于物,失于人。

 


 

天有不仁而仁,人有不德而德(杂语)

  上天不仁,豢毒蛇猛兽,弱肉强食;上天不平,设峰岭沟壑,高损低流。然而,若非上天不仁,或庸滥恣生而致物满为患,或不相依存而致无一生存。然而,若非上天不平,或江海横流以致地不载物,或水陆无脉以致日蒸人寰。此其所谓:上天不仁而仁,上天不平而平,便是造化之理。
  既言天不仁而仁,犹可言人不德而德。假道德以殃民,终是逆道悖德;执不德以律政,理义犹归吾德。德,仁也,善也,义也。所谓以不德为德,即以不假仁,不伪善,不小义,以维护公理之仁,崇扬民风之善,建树天下之大义也。我之言以不德为德者,唯法制敢当。法制不德,使罪可刑,错可罚。若非法制无德,必罪孽横行,民怨沸腾,又天下何从言德?然而法制人定,所以谓人当有不德。
  天不仁,即谓天无情;法不德,即谓法无情。是谓天有不仁而仁,人有不德而德。

 


 

玉佩之惜(杂语)

  或因你周折百苦,或因你天缘巧合,或因你权筹势掠,或因你商贾阔绰,而一朝,终令得手一枚精美绝伦之稀世玉佩。其精镂细工,晶莹剔透,秀藏梅雪之气,清透碧海之光。初时把玩,乐不思蜀,陶然其中,倒也可谓朝也依依,暮也依依。然岁月倏忽,珠玑有黄,然人心易旧,贪欲难足,虽美玉又奈久视而成俗物何?不过入眼之滑石耳!情薄意懒之余,或弃之床闱,或抛之书案,或深藏于箱奁之中,甚或玉碎于不经意之间。玉佩之惜!
  玉佩之惜,美玉之惜!惜美玉尚且如此,世间万般俗物尤不足道也。人贵自知,孰可自娇自贵于一世也?

 


 

 (tāotìe)〔文言一则〕

  昔有巨吞暴食之兽者,名曰饕餮。每至处,人尽皆远迁以避之,或张弓执剑以御之。
  某日,与一人遇于林中,见斯人弓猛剑利,莫敢近其前。遂化作老者,候于狭路。及
见斯人,佯以威仪,且侧首斥之曰:“咄,斯人!吾乃上神也,何不速跪?”
  斯人闻说,抛弓撇剑,匍匐而叩。兽即逮而吞之。然膏脂流溢其间,似有甘美更胜于
前者。便手舞足蹈,狂笑如雷。同类不解答曰:“昔之食者,骨肉皮毛也;今之食者,
合斯人之魂魄也。食而全味,吾胡不喜?”
  嗟夫!世人多知兽而不知神也,闻神即拜者亦非斯一人也!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