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毛泽东专题刊 >> 毛泽东诗词 <2>
  

 

 
毛泽东诗词集

之二

作者·毛泽东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共五頁〕上一頁 下一頁



祭文·祭母文

1919年10月8日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注释】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毛泽东哀悼自己母亲时所作。有关资料:此文最早见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据介绍,毛泽东的《祭母文》原稿在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家里保存多年,后遗失。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运昌向国家档案部门提供了自己当时的抄件。毛宇居也同时向档案部门提供了另一个抄件(文后附有毛宇居当时的批语)。两份抄件基本相同,仅个别字有异。
  详细注释,请点击链接参见《毛泽东诗词选注·祭母文》

  https://fx.hkzww.com/maozedong/shici/mzd_shici_03.htm



虞美人·枕上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参看《蝶恋花·答李淑一》〔骄杨〕注。一九二○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贺新郎·别友

1923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报》。

  〔贺新郎〕词牌名。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原来是歌唱用的唱词,都配有曲调,因此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绝大多数的词调都已失传,变得只能吟诵而不能按原调唱了。词的句子大都有长短,字音平仄和押韵方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但也有少数词人在个别地方对格律不太严格(本书对这些地方一般都不加注,免涉烦琐)。词牌最初有一部分是根据词意命名的,后来的作词者大都只按照一定词牌的格律来“填词”,词意不再与词牌有关,而在词牌之外可依词意另标题目。本词最近发现作者有一件手迹,标题为《别友》。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一九二三年〕这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出席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九月至十二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据此,本词概作于这年十二月底离开长沙时候。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缕”而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

  〔挥手从兹去〕从兹:泛指此时此地。见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那堪〕“那”即“哪”;“堪”:承受,经受。
  〔相向〕相互面对,相互对视。
  〔欲零还住〕欲流还止。欲,此意为“将要”“像要”。零:此指泪水滴零。
  〔过眼滔滔云共雾〕过眼:从眼前经过的。本句喻指经历过种种时政乱象。
  〔东门〕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古诗词中常用东门泛指送别之地。
  〔横塘〕指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因塘东西长,南北窄,作者特称横塘。并暗用横塘之典,借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清水塘附近有火车站。
  〔凭〕此意为“任凭着”。此一字承上句“从此天涯孤旅。”
  〔昆仑崩绝壁〕昆仑山峭壁崩塌。这和下句“台风扫寰宇”都用来暗喻一种作为,宣示了要改变中国黑暗社会的大革命声威。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比翼双飞。和:义即随同、和随。翥(zhù 音驻):原指鸟儿展翅高飞,此用来喻指行动与志向。



沁园春·长沙

1925年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长沙〕作者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词中所说“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好友。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层林〕层层树林。
  〔漫江碧透〕漫:整个,全部。透:透澈。
  〔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百舸〕百:在诗词中为不定量数词,喻指很多。舸: 音割,大船。
  〔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此指万物。霜天:即霜秋、深秋季节。竞:争,争着。
  〔怅寥廓〕怅:惆怅,抑郁。此用作动词,即“使我惆怅于这…”具有疑问含义。寥廓:空远广阔。喻指眼前面对的旷远世间。
  〔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此句蕴含着:中国命运的兴衰,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
  〔百侣〕侣:朋侣,伴侣,朋友。百侣,指众多朋友、伴侣。
  〔峥嵘岁月稠〕稠:稠密,此句示意的是:往昔坎坷岁月之多。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qiú 音求,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喻指评点时政及国事大业。
  〔激扬文字〕指慷慨激昂地撰文。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比作粪土。万户侯:此指祸国殃民的官宦、富豪。
  〔击水〕作者曾有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5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注释】
  这首词最早非正式地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一九五七年七月号,是在一篇品论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中提供的。这首词在当时是一种宣传口号形式。

  〔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毛泽东在湖南省东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领导农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军,成立一支工农革命军。九月九日起在修水、铜鼓、平江、浏阳一带举行武装起义,遭到敌人围击。十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斧头〕秋收起义时,按照毛泽东的要求,由何长工等人设计制作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上面的图案:斧子、镰刀和五星。红底象征革命,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镰刀斧头代表工农群众,表明这支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其它刊物注释云:“中国共产党党旗上的锤子被误认作斧头。”这是错误的。
  〔匡庐〕首次发表时原作“修铜”,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匡庐”。传说商、周间有匡俗(一作匡续)在今江西庐山结庐,因称匡庐或庐山。见东晋慧远《庐山记》(一作《庐山记略》)。
  〔潇湘〕首次发表时原作“平浏”,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同仇〕同心合力打击敌人。《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进、动〕按《西江月》词律,上下阕末句末字当与二、三句末字同韵异调,即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里未按律押韵,而依湖南方音用进、动两字隔阕押韵。主要是出于当时的宣传口号需要。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 音灰),一作费祎( 音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把酒酹[lèi 音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四言韵语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8年秋

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
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伕,服从命令。
平买平卖,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
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苦痛。
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
白军士兵,饥寒交并。小资产者,税捐极重。
洋货越多,国货受困。帝国主义,哪个不恨?
军民匪党,完全反动。口是心非,不能过硬。
蒋桂冯阎,同床异梦。冲突已起,军阀倒运。
饭可充饥,药能医病。共党主张,极为公正。
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
国队待遇,亟须改订。发给田地,士兵有份。
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
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
对待外人,必须严峻。工厂银行,没收归并。
外资外债,概不承认。外兵外舰,不准入境。
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
统一中华,举国称庆。满蒙回藏,章程自定。
国民政府,一群恶棍。合力铲除,肃清乱政。
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军 长朱 德
      党代表毛泽东

 

〔共五頁〕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