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一六〇 梁纪十六
●〔南朝〕梁纪十六 〔强圉单阏(丁卯),一年。〕
◎〔南朝〕梁高祖武皇帝·十六
【原文】
〔南朝〕梁高祖武皇帝 太清元年(丁卯 公元547年)
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谥法:猛以强果曰威。〕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婪,临终,有启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献金银器千馀件,〔中录事参军,盖使之录閤中事,在左右亲近者也。〕上方知其富,因问宣融曰:“王之金尽此乎?”宣融曰:“此之谓多,安可加也!大王之过如日月之食,欲令陛下知之,故终而不隐。”〔终,谓卒也。〕上意乃解。
初,湘东王绎为荆州刺史,有微过,续代之,以状闻,〔〖胡三省注〗按:绎在荆州,有宫人李桃儿者,以才慧得进;及还,以李氏行。时得营户禁重,续具状以闻。绎对使者泣,诉于太子纲,太子和之,不得。绎惧,送李氏还荆州。〕自此二王不通书问。绎闻其死,入閤而跃,屧为之破。〔屧,苏协翻,屐也,又履中荐也。史言绎、续生无友于之情,死则从而忻快。为,于伪翻。〖按〗屧,音谢。〕
【译文】
●〔南朝〕梁纪·十六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丁卯 公元547年)
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
壬寅(初四),荆州刺史庐陵威王萧续去世。梁武帝任命湘东王萧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以及荆州刺史。萧续平素很贪婪,临终之时,他给中录事参军谢宣融留下了一封信,献出一千多件金银器皿。梁武帝这才知道萧续如此富有,便问谢宣融:“庐陵威王萧续的金银财宝只有这些吗?”谢宣融回答说:“这些已可以说是非常多了,怎么可以更多呢!大王的过失就象日食月食一样,是有目共睹的,他想让陛下您了解这一切,所以最终没有对您隐瞒。”梁武帝心里的疙瘩这才解开了。
当初,湘东王萧绎担任荆州刺史,犯下了一些小过错,萧续接替他以后,就把萧绎的过错汇报朝廷,从此以后,这两个藩王就彼此不通书信,互相不往来了。萧绎听到萧续去世的消息,进门后高兴得跳了起来,连鞋都撑破了。
【原文】
丙午,东魏勃海献武王欢卒。〔〖胡三省注〗年五十二。〕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胡三省注〗如尉景、司马子如、孙腾诸人是也。〕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胡三省注〗如泉企、裴让之是也。〕由是文武乐为之用。世子澄秘不发丧,〔〖胡三省注〗用欢遗言也。〕唯行台左丞陈元康知之。
侯景自念已与高氏有隙,内不自安。辛亥,据河南叛,归于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景诱执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暴显等。遣军士二百人载仗,暮入西兗州,欲袭取之。刺史邢子才觉之,掩捕,尽获之。因散檄东方诸州,各为之备,由是景不能取。〔〖胡三省注〗侯景之变,当时觉之而能发其姦者,邢子才一人耳。孰谓文士不可以当藩翰哉!〕
诸将皆以为景之叛由崔暹,〔〖胡三省注〗崔暹纠核权贵,诸将恨之,故以景叛为暹罪。〕澄不得已,欲杀暹以谢景。陈元康谏曰:“今虽四海未清,纲纪已定;若以数将在外,苟悦其心,枉杀无辜,亏废刑典,岂直上负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晁错前事,愿公慎之。”〔〖胡三省注〗晁错事见十六卷汉景帝三年。〕澄乃止,遣司空韩轨督诸军讨景。
辛酉,上祀南郊,大赦;甲子,祀明堂。
【译文】
丙午(初八),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去世。高欢性格深沉谨细,一天到晚总是一副很庄严的样子,谁都不能猜测到他内心想些什么,在掌握机会和权变方面,他能千变万化,如有神助。在治理、驾驭军队方面,又能做到法令严格。他听取和断决事情,能做到明察秋毫,谁也不敢冒犯、欺骗他。在选拔人才,提升任用官员时,只注重其才能,如果能担当此任,哪怕是仆人也不管;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际能力的,都不被任用。高欢平时喜好节俭朴素,所用的刀、剑、马鞍以及缰绳都没用金银玉器装饰。他年轻时很能饮酒,自从担当大任之后,饮酒便不超过三杯。他了解下属,喜欢人才,对有功勋者和老部下都极力保护、成全;每次俘获到敌国的那些为本国尽忠尽节的大臣,大多不处罚他们。由于这样,文武百官都乐意被他使用。长子高澄封锁了高欢去世的消息,秘而不宣,只有行台左丞陈元康知道。
侯景想到自己与高家有隔阂,心里感到惴惴不安。辛亥(十三日),侯景依据河南而反叛东魏,归属了西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带领全城百姓响应他的行动。侯景引诱并捉住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人暴显等人。他派遣了二百人的军队,用战车载着刀、戟等兵器在黄昏时分进入了西兖州,想用偷袭的方法夺取这个州。西兖州刺史邢子才发觉了,不动声色先发制人,侯景派出的二百人马全部被擒,于是邢子才向东方的各个州都散发了檄文,这些州各自都做了准备,因此侯景未能夺取这些地方。
各位将领都认为侯景之所以反叛是由崔暹引起的,高澄出于不得已,想要杀掉崔暹,以此向侯景道歉。陈元康劝谏高澄说:“现在虽然天下还未太平,但国家法纪已经确定。如果因为几个将领外叛,为了讨得他们的欢心,便枉杀无辜、破坏刑典,岂止有负于上苍神灵,而且又用什么来安抚黎民百姓呢!汉朝晁错的事情是前车之鉴,希望大人您慎重处理此事。”高澄听完这番话,便打消了杀崔暹的念头。高澄派遣了司空韩轨督率各路军队去讨伐侯景。
辛酉(二十三日),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甲子(二十六日),在明堂祭祀。
【原文】
二月,魏诏:“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
魏以开府仪同三司若于惠为司空,侯景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公。
庚辰,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言:“臣与高澄有隙,请举函谷以东,瑕丘以西,豫、广、颍、荆、襄、兗、南兗、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内附,〔〖胡三省注〗洛、阳,二州名,注已见前。魏收《志》:武定二年置北荆州,领伊阳、新城、汝北郡。《五代志》:河南郡陆浑县有东魏北荆州。淮阳郡项城县,东魏置北扬州及丹杨郡、秣陵郡。济,子礼翻。《考异》曰:《梁书》景传云:“与豫州刺史高成、广州刺史暴显、颍州刺史司马世云、荆州刺史郎椿、襄州刺史李密、兗州刺史邢子才、南兗州刺史石长宣、济州刺史许季良、东豫州刺史丘元征、洛州刺史尔朱浑愿、扬州刺史乐恂、北荆州刺史梅季昌、北扬州刺史元神和等,阴结私图,剋相影会。”萧韶《太清纪》又有兗州刺史胡延、豫州刺史傅士哲、扬州刺史可足浑洛,无邢子才。《典略》有荆州刺史库狄畅,无高成、暴显、许季良、尔朱浑愿、乐恂、梅季昌。今依《梁书》。而《太清纪》有两豫州,盖前官也。〕惟青、徐数州,仅须折简。且黄河以南,皆臣所职,易同反掌。若齐、宋一平,〔〖胡三省注〗齐,谓青州;
宋,谓徐州。〕徐事燕、赵。”〔〖胡三省注〗燕、赵,谓河北之地。〕上召群臣廷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曰:“顷岁与魏通和,〔〖胡三省注〗大同二年,东魏请和,自是交聘使命不绝。〕边境无事,今纳其叛臣,窃谓非宜。”上曰:“虽然,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胡三省注〗谓不能圆转,如胶柱鼓瑟。〕
【译文】
三月,西魏朝廷诏令:“从今开始,凡是应该受到宫刑处罚的人,只把犯罪者没收入官为奴,不再用刑。”
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为司空,侯景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庚辰(疑误),侯景又派遣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前来梁朝,在上表中讲道:“我与高澄之间有隔阂,请允许我率领函谷关以东,瑕丘以西,豫州、广州、颍州、荆州、襄州、兖州、南兖州、济州、东豫州、洛州、阳州、北荆州、北扬州等十三个州来归附,而青州、徐州等几个州,我只要随便写封信过去就能来归降。况且黄河以南,都是我管辖的范围,行动起来易如反掌。倘若青州、徐州一旦平定,就可以随后慢慢攻取燕、赵之地了。”梁武帝召集大臣们来朝廷商议此事。尚书仆射谢举等人都说:“近年来,我们与魏友好往来,边境地区一直平安无事,现在若要收留其叛逆之臣,我们私下都认为不太合适。”梁武帝回答说:“尽管如此,如果得到侯景的话,塞北就可以到手了;机会难得,怎么能胶柱鼓瑟而不知变通呢。”
【原文】
是岁,正月,乙卯,上梦中原牧守皆以地来降,举朝称庆。〔〖胡三省注〗《考异》曰:《典略》云去年十二月夜梦,今从《梁书》。〕旦,见中书舍人朱异,告之,旦曰:“吾为人少梦,若有梦必实。”异曰:“此乃宇内混壹之兆也。”及丁和至,称景定计以正月乙卯,上愈神之。〔〖胡三省注〗帝不能自治其国,而妖梦是践,其亡宜矣。〕然意犹未决,尝独言:“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悔之何及?”〔〖胡三省注〗独言者,宴闲之时;非因与侍臣问答,独言其事。盖帝欲受景地,念兹在兹,而不能自己于言也。〕朱异揣知上意,对曰:“圣明御宇,南北归仰,正以事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自非天诱其衷,〔〖胡三省注〗杜预曰:衷,中也。诱,音酉。〕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内,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上乃定议纳景。
壬午,以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平西咨议参军周弘正,善占候,前此谓人曰:“国家数年后当有兵起。”及闻纳景,曰:“乱阶在此矣!”
丁亥,上耕藉田。
【译文】
这一年,正月,乙卯(十七日),梁武帝梦见中原地区的牧守们都献地来投降,举朝上下一片欢庆。早晨起来,梁武帝遇见中书舍人朱异,便把做梦的事告诉了他,并说:“我这个人很少做梦,如果做了梦,梦中之事就一定会应验。”朱异忙说:“这是天下要统一的征兆。”等到丁和前来告诉梁武帝,说侯景定下计策要在正月乙卯(十七日)这天行动,梁武帝就更相信这个梦是天神的意志。但是他的决心还没有完全定下,曾独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国家象金瓯一样,无一伤缺之处,现在忽然要接受侯景送来的土地,这难道是合乎事理的吗?倘若因此而引起混乱,后悔怎么来得及呢?”朱异揣摩到了梁武帝的心思,便对梁武帝说:“陛下圣明无比,君临天下,南北方的人都仰慕、归心于您,只是因为没有机会奉事您,所以其心意一直没有实现。现在,侯景把魏的一半土地分割出来归附您,如果不是天意引导他的心,人们又赞助他的打算,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如果拒绝侯景,不收留他,恐怕就会堵绝了随后准备来归降的人的希望。这些实在是显而易见的,希望陛下您不要犹豫。”梁武帝听完这席话,于是决定接纳侯景。
壬午(疑误),梁武帝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他为河南王,让他担任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及大行台之职,并特意授权他可以如后汉的邓禹那样秉承皇帝的旨意发号施令。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擅长观察天象变化而预测吉凶,他在侯景投奔梁朝之前曾对人说:“几年之后国内会有兵戈之乱。”等他听说梁武帝接纳了侯景,便说:“祸乱原因就在这里了。”
丁亥(疑误),梁武帝耕种藉田。
【原文】
三月,庚子,上幸同泰寺,舍身如大通故事。〔〖胡三省注〗大通元年,帝捨身之始也,事见一百五十一卷。〕
甲辰,遣司州刺史羊鸦仁督兗州刺史桓和、〔〖胡三省注〗《梁纪》作“土州刺史桓和”。《五代志》:汉东郡土山县,梁曰龙巢,置土州及东、西二永宁、真阳三郡。〕仁州刺史湛海珍等,〔〖胡三省注〗魏收《志》:梁置仁州,治赤坎城,带临淮郡,领己吾、义城县。己吾之下,注云“州郡治”。《五代志》,彭城穀阳县有己吾、义城二县,后齐併以为临淮县。〕将兵三万趣悬瓠,运粮食应接侯景。
魏大赦。
东魏高澄虑诸州有变,乃自出巡抚。留段韶守晋阳,委以军事;以丞相功曹赵彦深为大行台都官郎中。使陈元康豫作丞相欢条教数十纸付韶及彦深,在后以次行之。临发,握彦深手泣曰:“以母、弟相托,幸明此心!”夏,四月,壬申,澄入朝于邺。东魏主与之宴,澄起舞,识者知其不终。〔〖胡三省注〗昔周景王丧太子及后,以丧宾宴。晋叔向曰:“王其不终乎!吾闻之,所乐必卒焉。今王乐忧,若卒以忧,不可谓终。”景王之丧,伉俪及冢适也,既葬而宴,贤者非之。高澄则丧父也,祕丧不发,死肉未寒,忘鸡斯徒跣之哀,纵鲲鲲僛僛之乐,尚为有人心乎!是故荣锜之祸犹轻,柏堂之祸为惨,苍苍之报应固不爽也。鸡斯,读为笄纚。〕
丙子,群臣奉赎。〔〖胡三省注〗自庚子捨身至丙子奉赎,凡三十七日。万机之事,不可一日旷废,而荒于佛若是,帝忘天下矣。三十七日之间,天下不知为无君,天下亦忘君矣。〕丁亥,上还宫,〔〖胡三省注〗“丁亥”,当作“丁丑”。〕大赦,改元,如大通故事。
甲午,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系来聘。系,绘之弟也。〔〖胡三省注〗李绘见一百五十八卷大同八年。《考异》曰:魏《帝纪》作“李纬”。今从本传。〕
【译文】
三月,庚子(初三),梁武帝临幸同泰寺,举行舍身仪式,和大通元年那次一样。
甲辰(初九),梁武帝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督率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带领三万人马向悬瓠方向靠近,运送粮食以接应侯景。
西魏大赦天下。
东魏高澄担心各州会出现变故,便亲自外出巡视各地,安抚下属。他让段韶留下守卫晋阳,并委以军事重任;又让丞相功曹赵彦深担任了大行台都官郎中。并让陈元康把事先写在几十张纸上,以丞相高欢的名义发布的命令,交给段韶和赵彦深,让他们在高澄走后按顺次去执行。临出发之前,高澄握住赵彦深的手,哭着对他说:“我把自己的母亲、弟弟托付给你了,希望你明白我的心意!”夏季,四月,壬申(初六),高澄到邺城去朝见。东魏孝静帝设宴招待他,席间,高澄起身舞蹈,有识之士认为高澄父亲刚死就乐而忘哀,不会有好下场。
丙子(初十),梁朝文武百官给佛门捐钱为梁武帝赎身。丁亥(二十一日),梁武帝回到了皇宫,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太清”,就象大通年间那次一样。
甲午(二十八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系来梁朝聘问。李系是李绘的弟弟。
【原文】
五月,丁酉朔,东魏大赦。
戊戌,东魏以襄城王旭为太尉。
高澄遣武卫将军元柱等将数万众昼夜兼行以袭侯景,遇景于颍川北,柱等大败。景以羊鸦仁等军犹未至,乃退保颍川。〔〖胡三省注〗侯景不敢乘胜北向者,盖以高欢虽死,高澄犹能用其众也。〕
甲辰,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为太师,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司徒高隆之录尚书事,司空韩轨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仆射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斌为右仆射。〔〖胡三省注〗斌盖因玉仪而进用。斌,音彬。〕戊午,尉景卒。
【译文】
五月,丁酉朔(初一),东魏大赦天下。
戊戌(初二),东魏任命襄城王元旭为太尉。
东魏高澄派遣武卫将军元柱等人率领几万大军日夜兼程去袭击侯景,在颍川北面与侯景相遇,结果元柱等人遭到惨败。侯景因为羊鸦仁等人的军队还没有赶到,于是,便退守颍川。
甲辰(十八日),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为太师,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司空韩轨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仆射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元斌为右仆射。戊午(二十二日),尉景去世。
【原文】
韩轨等围侯景于颍川。景惧,割东荆、北兗州、鲁阳、长社四城赂魏以求救。〔〖胡三省注〗东魏东荆州治北阳城,荆州治鲁阳,颍州治长社。时无北兖州,唯北荆州治伊阳,与西魏接境,岂史家误以“荆”为“兖”邪﹖〕尚书左仆射于谨曰:“景少习兵,奸诈难测,不如厚其爵位以观其变,未可遣兵也。”荆州刺史王思政以为:“若不因机进取,后悔无及。”即以荆州步骑万馀从鲁阳关向阳翟。〔〖胡三省注〗先是,王思政盖自恒农迁刺荆州。阳翟县,汉属颍川郡,晋属河南尹。魏收《志》:兴和元年,分置阳翟郡,属颍州。〕丞相泰闻之,加景大将军兼尚书令,遣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将兵一万赴颍川。〔〖胡三省注〗按赵贵开府仪同三司,此逸“开府”二字。〕
景恐上责之,遣中兵参军柳开奉启于上,以为:“王旅未接,〔〖胡三省注〗谓羊鸦仁等军未至也。〕死亡交急,遂求援关中,自救目前。臣既不安于高氏,岂见容于宇文!但螫手解腕,〔〖胡三省注〗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螫,音释。〕事不得已,本图为国,愿不赐咎!臣获其力,不容即弃,今以四州之地为饵敌之资,已令宇文遣人入守。自豫州以东,齐海以西,悉臣控压;见有之地,尽归圣朝,悬瓠、项城、徐州、南兗,事须迎纳。愿陛下速敕境上,各置重兵,与臣影响,〔〖胡三省注〗言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彼此相应,不失机会也。〕不使差互!”上报之曰:“大夫出境,尚有所专;〔〖胡三省注〗春秋之义,大夫出疆,专之可也。上引此义,欲以绥怀侯景,不知狼子野心之难驯扰也。〕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须适事而行,随方以应。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胡三省注〗上报此诏,已为侯景所窥矣。〕
魏以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译文】
韩轨等人率军把侯景包围在颍川。侯景见这种状况,害怕了,便把东荆、北兖州、鲁阳、长社四座城割让给了西魏,用此来贿赂西魏,以便取得其援救。西魏尚书左仆射于谨说:“侯景在少年时就习武练兵,为人奸诈,难以揣测,所以不如封以他高官厚禄,看看他的变化再说,先不要派兵去援救他。”荆州刺史王思政却认为:“如果不抓住时机进取,后悔就来不及了。”于是便派荆州的一万多名步兵和骑兵经鲁阳关向阳翟进发。西魏丞相宇文泰知道情况之后便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并派遣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率领一万人马赶赴颍川去为侯景解围。
侯景怕梁武帝责怪他向西魏求援一事,便派中兵参军柳昕向梁武帝送去一封信,上面说道:“陛下您派出的军队还没有来到,而我这里生死攸关,情况十分危急,便向关中求援,以便挽救自己所面临的危机。我既不能安处于高澄手下,又怎么会被宇文泰所容纳?但是手遭毒蛇螫咬而连手腕去掉,这是万不得已之事,本来想着为国,希望您不要怪罪我!我得到了关中的帮助,所以不能马上就背弃他们,现在我把四个州的地方当做引敌人上钩的诱饵,已经让宇文泰派了军队进入颍川,帮助我守卫这里。从豫州以东到齐海以西的地区,都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我的这些现在实有的土地,都归于梁朝所有,悬瓠、项城、徐州、南兖这些地方,只需要派人去加以接管就可以了。希望陛下您迅速向边境下发命令,让他们各置重兵,与我呼应,相互之间不要发生差脱误会!”梁武帝回答说:“大夫离开国境,还有自做主张的权限呢,何况你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应根据事情的发展而行事,随机应变。你一片诚意,心系朝廷,何须多加解释呢?”
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原文】
六月,戊辰,以鄱阳王范为征北将军,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击穰城。〔〖胡三省注〗使范击魏荆州,欲以应接侯景。〕
东魏韩轨等围颍川,闻魏李弼、赵贵等将至,己巳,引兵还邺。〔〖胡三省注〗《考异》曰:《周书·帝纪》:“三月,李弼救侯景。”今从《典略》。〕侯景欲因会执弼与贵,夺其军;贵疑之,不往。贵欲诱景入营而执之,弼止之。〔〖胡三省注〗李弼之计,以为执侯景不能猝兼河南之地,徒为东魏去疾,故止贵。诱,音酉。〕羊鸦仁遣长史邓鸿将兵至汝水,弼引兵还长安。〔〖胡三省注〗东魏之师已退,而梁之援兵始来,弼若不还师,则梁、魏之兵必浪战于汝、颍之间矣。引兵而还,则祸集于梁。〕王思政入据颍川。景阳称略地,引军出屯悬瓠。〔〖胡三省注〗景引兵出颍川,以城与魏,为王思政守颍川、没于东魏张本。〕
景复乞兵于魏,丞相泰使同轨防主韦法保及都督贺兰愿德等将兵助之。〔〖胡三省注〗《五代志》:河南宜阳县,后周分置熊耳县、同轨郡。周、齐以宜阳为界;以同轨名郡者,言将自此出兵混一东西,使天下军同轨也。〕大行台左丞蓝田王悦言于泰曰:“侯景之于高欢,始敦乡党之情,终定君臣之契,〔〖胡三省注〗高欢、侯景皆怀朔镇人,少相友善,中间同事尔朱。欢灭尔朱,景遂委质于欢。〕任居上将,位重台司;今欢始死,景遽外叛,盖所图甚大,终不为人下故也。且彼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益之以势,援之以兵,窃恐朝廷贻笑将来也。”〔〖胡三省注〗史言西魏多智士,宇文泰能用善谋,侯景之姦诈不得逞,而其祸移于梁矣。〕泰乃召景入朝。
【译文】
六月,戊辰(初三),梁武帝委任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令他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去进攻穰城。
东魏的韩轨等人包围了颍川,得知西魏的李弼、赵贵等人将要领兵到来,乙巳(疑误),带领军队撤回了邺城。侯景想趁机抓获李弼和赵贵二人,夺取他们的军队;赵贵对侯景产生了怀疑,不去颍川与侯景相会。赵贵想把侯景诱入军营而趁机拘捕他,李弼制止了赵贵这一做法。这时,羊鸦仁派长史邓鸿率领军队到了汝水,李弼便率领军队回到了长安。王思政带兵占据了颍川。侯景假称要攻取州郡,带领军队出颍川城,驻扎于悬瓠。
侯景又向西魏乞求援兵。丞相宇文泰让同轨郡的防主韦法保以及都督贺兰愿德等人率领军队前去帮助他。大行台左丞蓝田人王悦对宇文泰说:“侯景同高欢之间,开始是亲密的乡党关系,最终变成了君臣关系,侯景位居上将,权倾朝廷;而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便很快外叛,这是因为他的图谋很大,终不甘居人下的缘故。况且他能对高氏背信弃义,又怎么会为本朝尽忠尽节呢?现在您扩大他的势力,派兵去援助他,我私下担心朝廷这样会让后人耻笑的。”于是宇文泰便派人召侯景入朝。
【原文】
景阴谋叛魏,事计未成,厚抚韦法保等,冀为己用,外示亲密无猜间,每往来诸军间,侍从至少,魏军中名将,皆身自造诣。同轨防长史裴宽谓法保曰:“侯景狡诈,必不肯入关,〔〖胡三省注〗言其不肯应召而入朝也。〕欲托款于公,恐未可信。若伏兵斩之,此亦一时之功也。如其不尔,即应深为之防,不得信其诳诱,自贻后悔。”法保深然之,不敢图景,但自为备而已;寻辞还所镇。〔〖胡三省注〗辞景而还同轨也。〕王思政亦觉其诈,密召贺兰愿德等还,分布诸军,据景七州、十二镇。景果辞不入朝,遗丞相泰书曰:“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胡三省注〗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雁行,言如雁并飞而进也。景知泰觉其情,且知梁之可侮弄也,故以书绝泰而决意附梁。〕泰乃遣行台郎中赵士宪悉召前后所遣诸军援景者。景遂决意来降。魏将任约以所部千馀人降于景。〔〖胡三省注〗史言西魏诸将唯任约为侯景所诱。任,音壬。〕
泰以所授景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回授王思政,思政并让不受;频使敦谕,唯受都督河南诸军事。
高澄将如晋阳,以弟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于邺,使黄门侍郎高德政佐之。德政,颢之子也。〔〖胡三省注〗高颢见一百四十七卷天监七年。《考异》曰:《北史》作“德正”,今从《北齐书》。〕丁丑,澄还晋阳,始发丧。
【译文】
侯景暗中打算反叛西魏,但计划没有实现,便优抚韦法保等人,希望他们能替自己效力,表面上做出亲密无间的样子。侯景每每来往于各个军队之间,带的侍从极少,对于西魏军队中的各个著名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他们。同轨防长史裴宽对韦法保说:“侯景为人奸诈狡猾,一定不肯应宇文丞相之召而入关,他肯定要通过您向朝廷讲情,恐怕不可以相信他。如果埋伏兵士斩了他,这也是一时的功劳啊。如果你不这样,我们就应该深深地提防他,不能轻信他的欺骗和引诱,以致为自己留下悔恨。”韦法保非常赞同裴宽的话,不敢杀掉侯景,只是自己加强了防卫罢了。后来,他找了个借口便回自己的镇所去了。王思政也觉得侯景在欺骗他,就秘密把贺兰愿德等人召回来,分别部署了各路军队,占领了侯景所管辖的七个州,十二个镇。侯景果然推辞而不肯入朝,他在给宇文泰的信中说:“我耻于同高澄并行,又怎么能同大弟您比肩呢!”宇文泰收到了这封信后,便派行台郎中赵士宪将以前派去的救援侯景的各路军队全部召回。于是,侯景便决心投降梁朝。西魏将领任约带领所属的一千多名将士投降了侯景。
西魏丞相宇文泰把以前授给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官职收回并转授给了王思政,王思政一并推辞不受;宇文泰频繁地派人敦促劝谕王思政走马上任,最后,王思政只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这一职务。
高澄将要去晋阳,便任命他的弟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让他留守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来辅佐他。高德政是高颢的儿子。丁丑(十二日),高澄回到了晋阳,方才开始为高欢发丧。
【原文】
秋,七月,魏长乐武烈公若于惠卒。〔〖胡三省注〗若干惠,魏司空。〕
丁酉,东魏主为丞相欢举哀,服缌缞,〔〖胡三省注〗《礼记·闲传》:缌麻之縗,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凶礼依汉霍光故事,〔〖胡三省注〗凶礼,犹言丧礼也。〕赠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戊戌,以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澄启辞爵位。壬寅,诏太原公洋摄理军国,遣中使敦谕澄。
庚申,羊鸦仁入悬瓠城。甲子,诏更以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胡三省注〗后汉豫州治谯,魏治汝南安成,晋治陈国。晋氏南渡,石氏强盛,祖约自谯城退屯寿春,始侨立豫州于寿春。是后,庾亮以豫州刺史镇芜湖,毛宝治邾城,赵胤治牛渚,谢尚镇历阳,又进马头,桓冲戍姑孰,盖不常厥居也。宋武帝欲开拓河南,绥定豫土,割扬州大江以西悉属豫州,豫州基址因此而立。永初二年,分淮东为南豫州,治历阳;淮西为豫州,然犹治寿春也。大明以后,豫州治悬瓠。常珍奇归北,悬瓠入魏,豫州复治寿阳。齐东昏之时,裴叔业又以寿阳附魏,遂以历阳为豫州。至帝天监中,韦叡克合肥,以为豫州,复以历阳为南豫州;后复寿阳,又徙豫州复旧治。今得悬瓠,复宋之旧为豫州,以寿阳为南豫,以合肥为合州。南北兵争,疆场之间,一彼一此,易置州郡,类如是矣。〕以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县瓠;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项城。〔〖胡三省注〗改东魏之北扬州为殷州。〕
【译文】
秋季,七月,西魏长乐武烈公若干惠去世。
丁酉(初二),东魏孝静帝为丞相高欢举行哀悼仪式,穿上了缌丧服。丧礼依照汉代霍光去世时的规格而进行,追封高欢为相国、齐王,并备九锡之礼。戊戌(初三),东魏孝静帝任命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高澄启奏孝静帝,请求辞去封给他的爵位。壬寅(初七),孝静帝颁下诏书,令太原公高洋摄理军政大事,并派宦官敦促劝谕高澄,走马上任。
庚申(二十五日),羊鸦仁进入了悬瓠城。甲子(二十九日),梁武帝诏令改悬瓠为豫州,改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任命羊鸦仁为司、豫两州刺史,镇守悬瓠;任命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守项城。
【原文】
八月,乙丑,下诏大举伐东魏。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渊明、南兗州刺史南康王会理分督诸将。渊明,懿之子;会理,绩之子也。始,上欲以鄱阳王范为元帅;朱异取急在外,〔〖胡三省注〗谓取休假在外舍也。〕闻之,遽入曰:“鄱阳雄豪盖世,得人死力,然所至残暴,非吊民之材。且陛下昔登北顾亭以望,谓江右有反气,骨肉为戎首。〔〖胡三省注〗登北顾亭,谓幸京口时也。江、郢、扬、南徐之地为江左,豫、南豫、南兖之地为江右。朱异告帝以防鄱阳而不知防临贺,帝知江右有反气而不料侯景自寿阳举兵,天邪,人邪﹖〕今日之事,尤宜详择。”上默然,曰:“会理何如?”对曰:“陛下得之矣。”会理懦而无谋,所乘襻舆,〔〖胡三省注〗襻舆者,舆掆施襻,人以肩举之。〕施板屋,冠以牛皮。上闻,不悦。贞阳侯渊明时镇寿阳,屡请行,上许之。会理自以皇孙,复为都督,〔〖胡三省注〗言既以皇孙之贵自高,又以都督之尊自处。〕自渊明已下,殆不对接。渊明与诸将密告朱异,追会理还,遂以渊明为都督。
辛未,高澄入朝于邺,〔〖胡三省注〗以《通鉴》书法言之,“辛未”之下当有“东魏”二字。〕固辞大丞相;诏为大将军如故,馀如前命。
【译文】
八月,乙丑(初一),梁武帝诏令派大量军队去讨伐东魏。他派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分别督率各位将领进攻东魏。萧渊明是萧懿的儿子,萧会理是萧续的儿子。开始,梁武帝想让鄱阳王萧范担任元帅;朱异正在外面休假,听说梁武帝要让萧范担任元帅,急忙进朝对梁武帝说:“鄱阳王虽然是英雄豪杰,盖世无双,许多人为他竭尽全力地效劳。但他所到之处非常残忍凶暴,不是个能爱惜百姓的人。况且陛下您往日登上北顾亭眺望远方时曾说长江西边的地区有反叛之气,骨肉之亲常常是战争的祸首,所以由谁挂帅尤其应该仔细选择。”梁武帝点头称是,又问:“萧会理如何呢?”朱异回答说:“陛下选对人了。”萧会理怯懦而又少谋,他所乘坐的抬轿,用木板屋子的形状,外面蒙着牛皮,梁武帝知道之后,很不高兴。贞阳侯萧渊明此时正镇守寿阳,他多次向梁武帝请求去带兵打仗,梁武帝允许了。而萧会理自恃是皇帝的孙子,又担任了都督,便不把众人放在眼里,自萧渊明以下的人,一概不予理睬。萧渊明便和诸位将领一起把这件事秘密通报给了朱异,朱异派人把萧会理追了回来,就让萧渊明担任了都督。
辛未(初七),东魏高澄来到邺城朝拜孝静帝,坚决辞去大丞相的职务;东魏孝静帝诏令他仍然担任大将军,其它职务还同以前任命的那样。
【原文】
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顶之旁为穴,〔〖胡三省注〗魏收《志》:魏郡临漳县有鼓山。成安县,后齐分临漳置。宋白曰:成安县,本汉斥丘县地,春秋时乾侯邑也。土地斥卤,故曰斥丘。其地在邺,北齐分邺置成安县。按临漳县亦分邺县所置。〕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胡三省注〗史言潜葬之无益。〕
戊子,武州刺史萧弄璋攻东魏碛泉、吕梁二戍,拔之。〔〖胡三省注〗《五代志》:下邳郡下邳县,梁曰归政,置武州。魏收《志》,彭城郡吕县有吕梁城。《水经注》曰: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
或告东魏大将军澄云:“侯景有北归之志。”会景将蔡道遵北归,言“景颇知悔过”。景母及妻子皆在邺,澄乃以书谕之,语以阖门无恙,若还,许以豫州刺史终其身,还其宠妻、爱子,所部文武,更不追摄。〔〖胡三省注〗摄,收也。〕景使王伟复书曰:“今已引二邦,〔〖胡三省注〗二邦,谓梁及西魏也。〕扬旌北讨,熊豹齐奋,克复中原,幸自取之,何劳恩赐!昔王陵附汉,母在不归,〔〖胡三省注〗事见九卷汉高帝元年。〕太上囚楚,乞羹自若,〔〖胡三省注〗事见十卷高帝四年。〕矧伊妻子,而可介意!脱谓诛之有益,欲止不能,杀之无损,徒复坑戮,家累在君,何关仆也!”
戊子,诏以景录行台尚书事。
【译文】
甲申(二十日),东魏把齐献武王高欢先虚葬在漳水之西;又在成安县鼓山石窟佛寺旁边秘密挖了一个墓穴,把齐献武王的灵柩放进穴内,然后把所有工匠都杀掉了。等到北齐灭亡时,一位工匠的儿子知道了安葬地点,撬开了石板,取出了墓穴中的黄金便逃走了。
戊子(二十四日),梁朝武州刺史萧弄璋带兵去攻打东魏的碛泉、吕梁二座城堡,并占领了它们。
有人告诉东魏大将军高澄:“侯景有北归之意。”这时正好侯景的将领蔡道遵回到了东魏,讲道:“侯景有所悔过。”侯景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住在邺城,高澄便写信告诉侯景,说他的全家人都安然无恙,如果他肯回到东魏,便许诺让他终身担任豫州刺史,并还他宠妻爱子,对于他手下的文武官员,更是既往不咎。侯景指使手下人王伟给高澄回信说:“现在,我已经带领梁和西魏的军队,举旗北伐,兵卒们士气高涨;恢复中原地区,我希望能自己攻取,怎么能有劳您来恩赐给我呢!从前王陵归附了刘邦,母亲被项羽抓去他仍不肯回去;刘邦的父亲被项羽囚禁了,项羽威胁要杀掉其父,刘邦却坦然地向项羽讨要煮他父亲的肉汤喝,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妻子儿女,那就更不介意了!如果说杀掉我的妻子和孩子对你有利的话,我想阻止你也是阻止不了的,如果杀掉他们对我毫无损害,那么您杀戮了他们也是徒然,反正我的家室全在您手中,如何处置,与我有什么相关啊!”
戊子(二十四日),梁武帝诏令委任侯景为录行台尚书事。
【原文】
东魏静帝,美容仪,旅力过人,〔〖胡三省注〗旅,与膂同,脊骨也。〕能挟石师子逾宫墙,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沉雅。时人以为有孝文风烈,大将军澄深忌之。
始,献武王自病逐君之丑,〔〖胡三省注〗谓逐孝武帝使入关也。〕事静帝礼甚恭,事无大小必以闻,可否听旨。〔〖胡三省注〗言不敢专决也。〕每侍宴,俯伏上寿;帝设法会,乘辇行香,欢执香炉步从,鞠躬屏气,承望颜色,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及澄当国,倨慢顿甚,使中书黄门郎崔季舒察帝动静,小大皆令季舒知之。〔〖胡三省注〗《晋书》·职官志》:曹魏黄初初,中书既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次黄门郎,及晋,改曰中书侍郎。环济要略:汉置中书,掌密诏,有令、仆、丞、郎。汉旧仪云:置中书领尚书事。魏黄初,中书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次黄门郎,即中书侍郎之任也。按二书皆谓黄门、中书通为一官;而《五代志》纪北齐之制,黄门侍郎属门下省,中书侍郎属中书省,分为二官。高澄以崔季舒为中书黄门郎者,盖澄欲使季舒伺察静帝,以为黄门郎则侍从左右,以为中书郎则典掌诏命,故兼领二职也。〕澄与季舒书曰:“痴人比复何似?痴势小差未?〔〖胡三省注〗差,本作“瘥”。疾稍愈谓之差。音chài。〕宜用心检校。”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胡三省注〗监卫都督,高氏置此官以监宿卫,所以防制其君者也。乌那罗,虏三字姓。嗔,怒也。〕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胡三省注〗举酒相属,如侪辈然,无复君臣之敬。〕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明日,澄使季舒入劳帝。帝亦谢焉,赐季舒绢百匹。
【译文】
东魏孝静帝容貌、仪表俊美,臂力过人,能把石狮子夹在胳膊下面飞身跳过宫墙,射箭百发百中;他还喜好文学,行止从容沉稳,性情高雅。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因此大将军高澄特别防范他。
以前,献武王高欢自恨背上了驱逐君主的丑名,所以侍奉孝静帝时执礼甚恭,事无大小都一定汇报给孝静帝,听旨而行,自己从不专权。每次侍宴,他都俯下身子向皇帝祝寿;孝静帝举办法会,乘坐銮驾去进香时,他手持香炉,徒步跟在后面,屏住气息,弯腰鞠躬,看皇上的眼色行事,所以他的下属在侍奉孝静帝时也没有人敢不恭敬。
高澄执掌国家大权后,很快就骄傲自大起来,他让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暗中窥探皇帝的举动,孝静帝所做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让崔季舒知道了。高澄写给崔季舒的信中说:“那傻子比以前怎么样了,他呆傻的程度比以前稍好一点了没有?你应该用心去检查、核对一下。”孝静帝曾在邺城的东边打猎,骑马逐兽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跟在孝静帝的马后高声呼喊道:“皇上不要让马跑起来,大将军要怪罪的!”高澄曾经陪着孝静帝饮酒,他举起手中大酒杯向孝静帝劝酒说:“臣高澄劝陛下喝一杯。”那样子好象他们是平起平坐一样,孝静帝不胜愤怒,对高澄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朕还要这一生干什么?”高澄恼羞成怒地说:“什么朕、朕的,是长着狗脚的朕!”又让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然后奋衣而出。第二天,高澄让崔季舒进宫去慰问孝静帝,孝静帝也表示歉意,并且赏赐给他一百匹绢。
【原文】
帝不堪忧辱,〔〖胡三省注〗徐知训陵侮其主,与高澄异世同辙,皆不能保其身。《诗》云:“人而无礼,胡不揣死!”谅哉。〕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胡三省注〗谢灵运作诗事见一百二十二卷宋文帝元嘉十年。〕常侍、侍讲颍川荀济知帝意,〔〖胡三省注〗荀济以散骑常侍侍讲。〕乃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济北王徽等谋诛澄。大器,鸷之子也。〔〖胡三省注〗东魏华山王鸷卒于大同六年。〕帝谬为敕问济曰:“欲以何日开讲?”乃诈于宫中作土山,开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以告澄。澄勒兵入宫,见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辈所为。”欲杀胡夫人及李嫔。帝正色曰:“自古唯闻臣反君,不闻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责我!我杀王则社稷安,不杀则灭亡无日,我身且不暇惜,况于妃嫔!必欲弑逆,缓速在王!”澄乃下床叩头,大啼谢罪。〔〖胡三省注〗高澄虽悖逆,不能不屈于静帝之言,理所在也。〕于是酣饮,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胡三省注〗含章堂,盖取坤卦“含章可贞”之义,必在邺宫之内殿左右。幽者,闭帝于内不使出,而专杀于外也。〕壬辰,烹济等于市。
【译文】
孝静帝忍受不了这种侮辱,便借吟咏谢灵运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颍川人荀济了解孝静帝的心思,便和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人一起密谋杀掉高澄。元大器是元鸷的儿子。孝静帝降旨假意问荀济:“您打算在什么时间开讲?”于是便借口要在皇宫里修一座土山,挖了一条通向城北的地道。地道挖到了千秋门时,守门的兵卒发觉地下有响动,便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高澄。高澄带着兵士入宫,见到了孝静帝,没有叩拜便坐下来,问道:“陛下为什么要谋划反叛?我们父子有保存国家的功绩,有什么对不起陛下的地方呢?这一定是您身边侍卫人员和嫔妃们所搞的鬼。”说完便要杀掉胡夫人以及李嫔。孝静帝扳起面孔说道:“自古以来只听说过臣子反叛君王,没听说过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造反,又何必还要责怪我呢!我杀掉你江山社稷就会安定,不杀则国家就会很快灭亡。我对自己都没时间去爱惜,何况对这些嫔妃呢!如果你一定要反叛弑君的话,是早动手还是晚动手就在于你自己了!”高澄听完这些话,便离开坐床向孝敬帝叩头,痛哭流涕地向孝静帝道歉、请罪。于是,一起痛饮,直到深夜,高澄才离开皇宫。隔了三天,高澄便把孝静帝囚禁在含章堂里。壬辰(二十八日),把荀济等人在街市上用大锅煮死了。
【原文】
初,济少居江东,博学能文。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于盾鼻上磨墨檄之。”〔〖胡三省注〗言上若有非常之举,亦当起兵,于盾鼻上磨墨作檄以声其罪。〕上甚不平。及即位,或荐之于上,上曰:“人虽有才,乱俗好反,不可用也。”济上书谏上崇信佛法、为塔寺奢费,上大怒,欲集朝众斩之;〔〖胡三省注〗朝众,即谓在朝百官。〕朱异密告之,济逃奔东魏。澄为中书监,〔〖胡三省注〗大同十年,东魏以高澄领中书监。〕欲用济为侍读,献武王曰:“我爱济,欲全之,故不用济。济入宫,必败。”澄固请,乃许之。〔〖胡三省注〗史言高欢识鉴非澄所及。〕及败,侍中杨遵彦谓之曰:〔〖胡三省注〗杨愔,字遵彦。〕“衰暮何苦复尔?”济曰:“壮气在耳!”因下辨曰:“自伤年纪摧颓,功名不立,故欲挟天子,诛权臣。”澄欲宥其死,亲问之曰:“荀公何意反?”济曰:“奉诏诛高澄,何谓反!”有司以济老病,鹿车载诣东市,并焚之。〔〖胡三省注〗章怀太子贤曰:鹿车,小车仅容一鹿也。〕
【译文】
当初,荀济年轻时住在江东,他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与梁武帝有布衣交情,他知道梁武帝有远大的志向,但心里却不服气他,常常对别人说:“如果他真是要造反篡位,我也将起兵,在战场的盾鼻上磨墨写檄文来声讨他的罪孽。”梁武帝知道后非常愤愤不平。等到梁武帝即位后,有人将荀济推荐给他,梁武帝说:“这个人虽然有才,但常常做违犯习俗的事,喜好唱反调,不可以任用。”荀济上书梁武帝劝谏他不该崇信佛法,而大兴土木,为建造寺塔而靡费天下,梁武帝勃然大怒,要召集朝臣斩杀荀济;朱异将这一消息密告荀济,荀济便逃往东魏。高澄担任中书监的时候,想让荀济担任侍读,高欢对高澄说:“我喜爱荀济,想保全他,所以才不任用他。荀济一旦进入皇宫,必定会失败。”高澄坚决请求允许让荀济做侍读,高欢才答应了。等到荀济与一些人密谋杀掉高澄一事败露之后,侍中杨遵彦对荀济说:“你已是衰暮之年,何必再如此呢?”荀济回答说:“虽然如此,但壮气还在!”于是杨遵彦便在狱辞中写道:“荀济自伤年纪衰老,还没有建立功名,所以便挟持天子,诛杀权臣。”高澄想宽宥荀济,免他一死,亲自去问他:“荀公为什么要谋反?”荀济回答说:“我奉皇帝的诏令去诛戮高澄,怎么叫谋反呢!”有司认为荀济年老多病,就用小车载着他来到东市,连人带车都烧了。
【原文】
澄疑咨议温子升〔〖胡三省注〗子昇盖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知瑾等谋,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既成,饿于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胡三省注〗没其家口为官奴婢,填晋阳宫。〕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之。澄谓游道曰:“吾近书与京师诸贵〔〖胡三省注〗诸贵,谓司马子如、孙腾等。〕论及朝士,以卿僻于朋党,将为一病。今乃知卿真是重故旧、尚节义之人,天下人代卿怖者,是不知吾心也。”〔〖胡三省注〗史言士之徇义者固不计身之死亡,亦未必死也。〕九月,辛丑,澄还晋阳。
上命萧渊明堰泗水于寒山以灌彭城,俟得彭城,乃进军与侯景掎角。〔〖胡三省注〗《左传》曰: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椅之。角者,当其前;椅者,亢其下。〕癸卯,渊明军于寒山,去彭城十八里,断流立堰。侍中羊侃监作堰,再旬而成。东魏徐州刺史太原王则婴城固守,侃劝渊明乘水攻彭城,不从。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
【译文】
高澄怀疑谘议温子升知道元瑾等人的阴谋,他正在撰写《献武王碑》,作好之后,就把他关进了晋阳监狱,不给饭吃,饿极了,便吃自己穿的破短袄,终于死去。高澄叫人把他的尸体抛在路边,又把他的家口没收入官府为奴婢,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了他。高澄对宋游道说:“我最近写信给京师的各位达官贵人,谈论到了一些朝廷中的人,认为你疏远朋党,将会给你带来祸灾;现在才知道你是注重老交情、崇尚气节、讲义气的人,天底下那些替你惶恐不安的人,是因为不了解我的心思啊!”九月,辛丑(初七),高澄回到了晋阳。
梁武帝命令萧渊明在寒山一带筑堰挡泗水淹灌彭城,等到夺取了彭城,便进军与侯景形成犄角之势而夹击故人。癸卯(初九),萧渊明驻军于寒山,他在离彭城十八里远的地方修堰截流。侍中羊侃负责监督修建堰坝,只用了二十天时间便建成。东魏徐州刺史太原人王则环城固守。羊侃劝告萧渊明趁着水势攻打彭城,萧渊明没有听从。众将领与萧渊明一起商议军机大事,萧渊明不能做出判断回答,只是说:“到时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原文】
冬,十一月,魏丞相泰从魏主狩于歧阳。〔〖胡三省注〗岐阳,岐山之阳也。《五代志》:扶风雍县有岐阳宫。〕
东魏大将军澄使大都督高岳救彭城,欲以金门郡公潘乐为副。〔〖胡三省注〗《五代志》:河南郡宜阳县有东魏所置金门郡,因金门山以名郡。〕陈元康曰:“乐缓于机变,不如慕容绍宗;且先王之命也。〔〖胡三省注〗高欢令澄用慕容绍宗以敌侯景,见上卷上年。〕公但推赤心于斯人,景不足忧也。”时绍宗在外,澄欲召见之,恐其惊叛;元康曰:“绍宗知元康特蒙顾待,新使人来饷金;〔〖胡三省注〗近时之事谓之新。〕元康欲安其意,受之而厚答其书,保无异也。”〔〖胡三省注〗言保绍宗必无所违异。〕乙酉,以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岳、乐偕行。初,景闻韩轨来,曰:“啖猪肠儿何能为!”闻高岳来,曰:“兵精人凡。”诸将无不为所轻者。及闻绍宗来,叩鞍有惧色,曰:“谁教鲜卑儿解遣绍宗来!若然,〔〖胡三省注〗若然,犹今人言若如此也。〕高王定未死邪?”
澄以廷尉卿杜弼为军司,摄行台左丞,临发,问以政事之要、〔〖胡三省注〗杜弼临发从军,澄方问以政事之要,盖弼在欢府夙有声称,故问之也。〕可为戒者,使录一二条。弼请口陈之,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赏一人使天下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之人惧,苟二事不失,自然尽美。”澄大悦,曰:“言虽不多,于理甚要。”
绍宗帅众十万据橐驼岘。羊侃劝贞阳侯渊明乘其远来击之,不从,旦日,又劝出战,亦不从;侃乃帅所领出屯堰上。〔〖胡三省注〗羊侃知渊明必败,故出屯堰上,欲全所领而退。若以行兵之节制言之,则安营次舍,皆当听命于元帅,岂有擅移屯之理哉!〕
【译文】
冬季,十一月,西魏丞相宇文泰跟随西魏文帝到岐阳打猎。
东魏大将军高澄派遣大都督高岳去援救彭城,并想让金门郡公潘乐担任高岳的副手。陈元康对高澄说:“潘乐反应比较迟缓,不能随机应变,不如慕容绍宗;何况让慕容绍宗去对付侯景也是先王高欢的命令。您只要赤诚对待慕容绍宗,侯景是不足为虑的。”当时慕容绍宗正在外地,高澄想召见他,但又怕他受惊起疑心而反叛;陈元康对高澄说:“慕容绍宗知道我陈元康特别受您的照顾和优待,最近他又派人来馈赠我黄金;我为了让他放心,便接受了这些黄金,并在给他的回信中厚谢了他,所以可以保证他不会有别的的想法。”乙酉(疑误),东魏让慕容绍宗担任了东南道行台,使他与高岳、潘乐一起去援救彭城。当初,侯景听说韩轨要来,便说:“这个吃猪肠子的小子能干些什么!”当侯景听说高岳要来,又说:“兵士倒是很精锐,但领兵的人很一般。”各位将领没有不被侯景轻视的。但是,当侯景听说慕容绍宗要来时,便敲打着马鞍,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说:“谁使高澄这个鲜卑小子懂得派遣慕容绍宗来呢!如果这样,高王就一定没有死去!”
高澄任命廷尉卿杜弼为军司,代理行台左丞,临出发时,高澄询问了他一些政事要点需要警惕的,并让他写出一两条来。杜弼请求口述给高澄,他说:“天下的大事,没有比赏罚更重要的了。奖赏一人而使天下的人都高兴,惩罚一人而使天下的人害怕,如果做到了这两点,自然就会尽善尽美了。”高澄听后非常高兴,说:“话虽然说得不多,道理却很重要。”
慕容绍宗率领十万人马占据了橐驼岘。羊侃劝贞阳侯萧渊明趁着慕容绍宗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之时去攻打他,萧渊明没有听从羊侃的劝告。第二天,羊侃又规劝萧渊明出战,萧渊明还是没有听从他的话;于是羊侃率领他的部下离开了萧渊明驻扎到了新修好的堰坝上。
【原文】
丙午,绍宗至城下,引步骑万人攻潼州刺史郭凤营,〔〖胡三省注〗魏收《志》:梁置潼州,武定七年,改曰睢州,治取虑城,领淮阳、穀阳、睢南、南济阴、临潼郡。《五代志》:下邛郡夏丘县,东魏置临潼郡,梁置潼州。〕矢下如雨。渊明醉,不能起,命诸将救之,皆不敢出。北兗州刺史胡贵孙谓谯州刺史赵伯超曰:〔〖胡三省注〗魏收《志》:景明中,置谯郡于涡阳城,孝昌中陷,领南谯、汴、龙亢、蕲城、下蔡、临涣、蒙郡。《五代志》:谯郡山桑县,后魏置涡州涡阳郡,东魏改曰谯州。〕“吾属将兵而来,本欲何为,今遇敌而不战乎?”伯超不能对。贵孙独帅麾下与东魏战,斩首二百级。伯超拥众数千不敢救,谓其下曰:“虏盛如此,与战必败,不如全军早归,可以免罪。”皆曰“善!”遂遁还。
初,侯景常戒梁人曰:“逐北勿过二里。”绍宗将战,以梁人轻悍,恐其众不能支,一一引将卒谓之曰:“我当阳退,误吴儿使前,尔击其背。”东魏兵实败走,梁人不用景言,乘胜深入。魏将卒以绍宗之言为信,争共掩击之,梁兵大败,贞阳侯渊明及胡贵孙、赵伯超等皆为东魏所虏,失亡士卒数万人。羊侃结陈徐还。
上方昼寝,宦者张僧胤白朱异启事,上骇之,〔〖胡三省注〗非时启事,故骇。〕遽起升舆,至文德殿阁。〔〖胡三省注〗文德殿,建康宫前殿也。〕异曰:“韩山失律。”〔〖胡三省注〗韩山,即寒山。〕上闻之,恍然将坠床。僧胤扶而就坐,乃叹曰:“吾得无复为晋家乎!”〔〖胡三省注〗谓为夷狄所取也。史言帝危亡将至,神不守舍。〕
郭凤退保潼州,慕容绍宗进围之。十二月,甲子朔,凤弃城走。
【译文】
丙午(十三日),慕容绍宗的军队来到城下,他带领一万多名步兵和骑兵攻打潼州刺史郭凤的军营,箭象雨点一样纷纷射来。萧渊明饮酒醉了,不能起床,他命令将领们去援救郭凤,但没有人敢出战。北兖州刺史胡贵孙对谯州刺史赵伯超说:“我们这些人带兵来这里,是来做什么的,现在遇到了敌人,难道不去应战吗?”赵伯超无以对答。胡贵孙便独自率领自己的军队与东魏的军队作战,斩了二百名东魏人。赵伯超拥有几千人马却不敢前去救援,对自己的部下说:“敌军如此强盛,与他们交战一定会失败,倒不如保全军队早日回去,可以免罪。”他的手下人都说:“好!”于是,赵伯超便逃回去了。
当初,侯景常常告诫梁朝人说:“追杀溃退的军队不要超过二里地。”慕容绍宗将要出战,他认为梁朝士兵轻巧灵活,且又很勇敢,害怕自己的军队打不过他们,便一一召见手下的将士们,对他们说:“我假装败退,引诱吴儿向前追,你们从背后攻打他们。”交战中,东魏的军队果真败退逃跑,但梁朝军队没有听从侯景的话,乘胜而深入追击。东魏的将士都听信了慕容绍宗的话,争相从背后对梁朝军队发起突然攻击,梁朝军队大败,贞阳侯萧渊明以及胡贵孙、赵伯超等人都被东魏俘虏,伤亡失散的士兵有几万之多。羊侃摆开了阵势,缓缓撤退而返。
梁武帝正在睡午觉,宦官张僧胤禀告说朱异要启奏事情,梁武帝不禁惊恐万分,他马上起床,坐上轿子,来到了文德殿的殿堂上。朱异启奏说:“韩山战事失利。”梁武帝听了之后,吓得恍恍忽忽,要从坐床上倒下去,张僧胤忙把他扶着坐下,于是梁武帝感叹道:“我难道也要落到江山被夷狄所夺取的晋朝那样的下场吗?”
郭凤退守潼州,慕容绍宗进兵包围了他。十二月,甲子朔(初一),郭凤弃城而逃。
【原文】
东魏使军司杜弼作檄移梁朝曰:“皇家垂统,光配彼天,唯彼吴、越,独阻声教。元首怀止戈之心,上宰薄兵车之命,〔〖胡三省注〗元首,谓东魏主。上宰,谓高欢。〕遂解絷南冠,〔〖胡三省注〗《左传》:楚伐郑,郑人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晋人囚诸军府。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命税之使归,合晋、楚之成。〕喻以好睦。〔〖胡三省注〗大同三年,梁初与东魏通和。好,呼到翻;下同。〕虽嘉谋长算,爰自我始,罢战息民,彼获其利。侯景竖子,自生猜贰,远托关、陇,依凭奸伪,逆主定君臣之分,伪相结兄弟之亲,〔〖胡三省注〗谓侯景先降西魏也。〕岂曰无恩,终成难养,俄而易虑,亲寻干戈。衅暴恶盈,侧首无托,〔〖胡三省注〗谓侯景不见容于西魏也。〕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胡三省注〗此以下皆言侯景归梁之心迹。孰,古熟字通。言进软熟之辞梁,以为容身之图。〕诡言浮说,抑可知矣。而伪朝大小,幸灾忘义,主荒于上,臣蔽于下,连结奸恶,断绝邻好,征兵保境,纵盗侵国。盖物无定方,事无定势,或乘利而受害,或因得而更失。是以吴侵齐境,遂得句践之师,〔〖胡三省注〗《左传》:吴伐齐,败齐师于艾陵,遂与晋侯会于黄池。越子句践乘虚伐吴,获其太子,遂入吴,吴王归,及越平。其后越遂伐吴,灭之。句,音钩。〕赵纳韩地,终有长平之役。〔〖胡三省注〗事见五卷周赧王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矧乃鞭挞疲民,侵轶徐部,筑垒拥川,舍舟徼利。〔〖胡三省注〗轶,又音逸。杜预曰:轶,突也。“拥”,当作“壅”。舍,读曰捨。〕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拔距投石之士,〔〖胡三省注〗师古曰:拔距者,有人连坐相把,据地以为坚,而能拔支之;投石者,以石投人;皆言其有勇大也。枹,音肤。〕含怒作色,如赴私仇。彼连营拥众,依山傍水,举螳蜋之斧,被蛣蜣之甲,〔〖胡三省注〗螳蜋举臂以捍物,微有锋利,故以谕斧。蛣蜣,蜣蜋也,翼在甲下,故以谕甲。言梁兵之轻弱也。蛣,音诘。〕当穷辙以待轮,〔〖胡三省注〗古语云:螳蜋怒臂以当车辙。陆佃曰:螳蜋,有斧虫也。兗人谓之拒斧,奋之当辙不避。释虫:不鲽,蟷蠰;其子螵蛸。舍人云:不鲽名蟷蠰,今之螳蜋也。方言云:谭、鲁以南谓之蟷蠰,三河之域谓之螳蜋,燕、赵之际谓之食庬,齐、杞以东谓之马谷,然名其子同云螵蛸也。〕坐积薪而候燎。及锋刃暂交,埃尘且接,已亡戟弃戈,土崩瓦解,掬指舟中,衿甲鼓下,〔〖胡三省注〗《左传》: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楚乘晋师。林父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与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又:晋伐齐,齐师夜遁,晋师从之。夙沙卫连大车塞隧以殿,殖绰、郭最曰:“子殿齐师,国之辱也,”乃代之殿,卫杀马于隘以塞道。晋州绰及之,射殖绰中肩,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缚郭最,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衿,其鸩翻。〕同宗异姓,缧绁相望。曲直既殊,强弱不等,获一人而失一国,〔〖胡三省注〗《左传》:宋猛获与南宫万弒其君,宋讨之,猛获奔卫。宋人请之,卫人欲弗许。石祁子曰:“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见黄雀而忘深穽,智者所不为,仁者所不向。诚既往之难逮,犹将来之可追。〔〖胡三省注〗逮,及也。此二语以诱梁,欲再与讲和以携侯景。〕侯景以鄙俚之夫,遭风云之会,位班三事,邑启万家,揣身量分,久当止足。而周章向背,离披不已,〔〖胡三省注〗周章,征营貌。离披,分散不可收束之意。量,音良。〕夫岂徒然,意亦可见。彼乃授之以利器,诲之以慢藏,〔〖胡三省注〗老子曰:国之利器,不可以授人。《易》曰:慢藏诲盗。藏,徂浪翻。〕使其势得容奸,时堪乘便。今见南风不竞,〔〖胡三省注〗《左传》:晋围齐,楚乘其间伐郑。晋人闻之,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南风,又歌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果如其言。〕天亡有征,老贼奸谋,将复作矣。然推坚强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计其虽非孙吴猛将,燕赵精兵,犹是久涉行陈,曾习军旅,岂同剽轻之师,〔〖胡三省注〗汉张良曰:“楚兵剽轻”。〕不比危脆之众。拒此则作气不足,攻彼则为势有馀,终恐尾大于身,踵粗于股,倔强不掉,狼戾难驯。〔〖胡三省注〗狼,当作很。〖按〗狼戾:凶狠,暴戾。〕呼之则反速而衅小,不征则叛迟而祸大。会应遥望廷尉,不肯为臣,〔〖胡三省注〗用苏峻事,见九十三卷晋成帝咸和二年。〕自据淮南,亦欲称帝。〔〖胡三省注〗用黥布事,见十二卷汉高帝十一年。〕但恐楚国亡猨,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胡三省注〗池鱼,人姓名。《风俗通》有池仲鱼。城门失火,仲鱼烧死,故谚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曰:城门失火,汲城下之池水以救之,池涸则鱼受其殃。〕横使江、淮士子,荆、扬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雾露之中。彼梁主者,操行无闻,轻险有素,射雀论功,荡舟称力,〔〖胡三省注〗《国语》:晋平公射鷃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将杀之,以告叔向。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先君唐叔,射鷃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必杀之。”君忸怩颜,乃赦之。鷃扈,小鸟,即鷃雀也。《左传》:齐桓公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杜预注曰:荡,摇也。操,七到翻。行,下孟翻。射,而亦翻。〕年既老矣,耄又及之,政散民流,礼崩乐坏。加以用舍乖方,废立失所,〔〖胡三省注〗用舍乖方,谓免周捨、责顾琛而用朱异。废立失所,谓衔昭明而不立世适孙,乃立太子纲也。舍,读曰捨。〕矫情动俗,饰智惊愚,毒螫满怀,妄敦戒业,躁竞盈胸,谬治清净。〔〖胡三省注〗此数语苗尽帝之心事。螫,音释。〕灾异降于上,怨讟兴于下,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履霜有渐,坚冰且至。〔〖胡三省注〗《易·坤卦》初六爻辞曰:履霜坚冰至。象曰:屡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文言曰: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传险躁之风俗,任轻薄之子孙。朋党路开,兵权在外。必将祸生骨肉,衅起腹心,强弩冲城,长戈指阙;徒探雀鷇,无救府藏之虚,〔〖胡三省注〗探雀鷇,赵武灵王事,见四卷周赧王二十年。探,吐南翻。藏,徂浪翻。〕空请熊蹯,讵延晷刻之命。〔〖胡三省注〗《左传》:楚世子商臣围其父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不许,乃缢。杜预注曰:熊蹯难熟,冀久将有外救。蹯,音烦。〕外崩中溃,今实其时。鹬蚌相持,我乘其弊。〔〖胡三省注〗《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父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方使骏骑追风,精甲辉日,四七并列,〔〖胡三省注〗汉光武用二十八将以定天下,后人赞之曰:“授钺四七。”〕百万为群,以转石之形,〔〖胡三省注〗孙子曰: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为破竹之势。〔〖胡三省注〗破竹,杜预之言,见八十一卷晋武帝太康元年。〕当使钟山渡江,青盖入洛,荆棘生于建业之宫,糜鹿游于姑苏之馆。〔〖胡三省注〗青盖入洛事见七十九卷晋武帝泰始八年。汉淮南王安阴有邪谋,伍被谏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将生荆棘,露霑衣也。”〕但恐革车之所轥轹,〔〖胡三省注〗轥,力刃翻,践也。轹,来各翻,碾也。〕剑骑之所蹂践,杞梓于焉倾折,竹箭以此摧残。〔〖胡三省注〗杞梓、竹箭,东南之嘉产也。蹂,人九翻。践,息浅翻。折,而设翻。〕若吴之王孙,蜀之公子,〔〖胡三省注〗晋左思设为东吴王孙、西蜀公子以赋三都,弼引用之。〕归款军门,委命下吏,当即授客卿之秩,特加骠骑之号。凡百君子,勉求多福。”〔〖胡三省注〗李斯自楚入秦为客卿,孙秀自吴奔晋为骠骑将军。弼以此诱南人,要亦书檄之常谈耳。〕其后梁室祸败,皆如弼言。
【译文】
东魏让军司杜弼撰写檄文送给梁朝,檄文写道:“皇家一统天下,光辉配于上苍,唯独你们吴、越地区尚违命顽抗,未从圣教。我们的圣上有心停止兵戈,大丞相也已很少下达出征命令,于是我们对南方俘虏一律放还,以表明我朝欲与你们和睦相处的态度。虽然这样的好主意,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但是休战养民,你们实获其利。侯景这小子自己胡乱猜疑,起了异心,托身于远方的关、陇地区,依靠奸伪之朝,关中的叛逆首领与他确定君臣名分,伪丞相宇文泰同他结为兄弟,怎么能说他们没有给他恩惠,但是侯景终于还是成了叛逆小人,很快又另有所谋,亲手挑起战端。这个人罪过显露,恶贯满盈,无所依托,又把金陵作为逃亡之处,将江南作为寄身之地,以甜言蜜语和谦卑的礼节,想在梁朝找到立身之地,他的那些虚假浮夸的话语,其用意是不难知道的。而伪朝的大小官员们都幸灾乐祸,忘却大义,主子在上面荒淫无道,臣子在下面隐瞒真相,勾结奸恶之徒,断绝邻好之交,征兵保境,纵盗侵国。物无定向,事无定势,有的国君为了追逐利益而受害,有的国君则因贪小利而酿成大的损失。所以吴国侵略齐国,结果越王勾践率军乘虚而入,灭掉吴国;赵国接受韩国的土地,终于导致了长平之战,使赵国衰微。况且你们驱使疲惫之民,侵略我国徐州,修筑堡垒,拦截河流,阻断水运而追求一时的利益,能不遭到惨败的下场吗?所以,那些击鼓挥旗的将领,那些勇力无比的士卒,出征时都面带怒容,好象要去报自己的私仇一样。你们营垒一个紧挨一个,兵马众多,依山傍水,地势优越,举着螳螂前臂一样的斧头,披着蜣螂虫一样的甲衣,立在车辙上面等待车轮压来,坐在柴禾堆上等候大火燃烧。等到两军刚刚互相接触,战尘已经连成一片,便纷纷丢戟弃戈,土崩瓦解,抢着上船而逃时被砍下落在舱里的手指多得可以掬起来,官兵们一个个听命受绑,不管是同宗还是异姓的人,都被囚禁起来,只能默默对视。是非分明,强弱不等,为了得到一个人而失去一个国家,只见黄雀却忘掉下面有深深的陷井,这种事情是智者不做,仁者不为的。诚然,已经过去的事情便无法挽回了,但将来之事则是可以防止的。侯景本是一个出身低贱的乡野之夫,刚好赶上风云变幻之际,因此借机而位列三卿,食邑万户,他要是能拈量清自己的身份,便早就应该满足了。但是他自始至终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散乱无章,没完没了。他这么做岂能无所用心,其用意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但是你们还授予他兵权,引诱他去干坏事,使他得势而能够行使奸计,乘机实现自己的野心。现在他看到南方势力衰微,这是天将要灭梁朝的征兆,侯景这老贼恐怕又要实施他的阴谋了。然而想要推倒坚强之物的难以成功,而摧折枯朽之物的则容易达到目的。侯景虽然算不上是孙武、吴起那样的猛将,他率领的也不是燕国、赵国的精兵,可是毕竟久经战阵,熟于军事,既非脆弱之师,又非无力之众。他如果要与我朝相抗则气势不足,但是攻打你们则力量有余,最终恐怕会尾大于身,脚跟粗过大腿,倔强而不肯转身,狠戾而难以驯服,如果召他回朝,削掉兵权的话,他会立即反叛,但是只能引起小的事端;如果不召回的话,虽然他可能反叛得迟一些,但是会酿出更大的祸患。他一定会象苏峻那样不会听任廷尉捕治而束手待毙,最终不肯为臣,也一定会象黥布占据淮南那样,也想自己称帝。只恐怕会有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样的灾祸发生,使江淮士子、荆扬人物,横死于乱箭飞石之下,丧身于迷雾湿露之中。你们梁朝的君主,没有什么操行,却一向轻薄阴险,把射雀鸟计算功劳,摇小船称为勇力,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他年纪已经老了,头脑也糊涂了,搞得政务散乱,民众流失,礼崩乐坏。加上他任免官员背离原则,废立太子失去顺序,违背常情以煽动俗人,弄巧设诈以惊服愚人,蛇蝎之毒满怀,却假奉佛祖,争权之心盈胸,却诳称清净。上天降下灾异以示警告,百姓怨谤于下,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他还倡导邪异的风俗,任用言行轻薄的子孙,朋党大兴,兵权在外。这样必然导致亲骨肉之间酿出灾祸,心腹人中间制造出事端,强弩射向都城,长戈指向宫殿;到时候就是如赵武灵王那样去捉雏鸟来吃也是白搭,无法补救脏腑的空虚;就是象楚成王那样请求吃了熊掌再死也是无济于事,又怎么能使生命延长片刻。你们朝廷外部分崩离析,里面溃败不堪的时候已经来临,你们内部正在鹬蚌相争,我们乘机而得利。这将使我们骏马追风,精甲耀日,几十员大将列阵,百万名大军云集,以高山滚石之形呈破竹之势。要使锺山移到江北,銮仪进入洛阳,建业城的宫殿里长满荆棘,姑苏城的馆舍中有麋鹿漫游。只担心战车所到之处碾压一切,铁骑跃过之处蹂践群物,以致杞梓倾折,竹箭摧残。如果你们能象左思《三都赋》中的东吴王孙和西蜀公子那样,前来我们的军门投诚,听命于我们的下级官吏,我们就会象秦国任用从楚国而来的李斯为客卿以及晋朝加封从吴国而来的孙秀为骠骑将军那样,立即授与你们高官厚禄。各位君子,希望你们认真思量,自求多福。”其后,梁室祸败,情况正如杜弼所说的那样。
【原文】
侯景围谯城,不下。退攻城父,拔之。壬申,遣其行台左丞王伟等诣建康说上曰:“邺中文武合谋,召臣共讨高澄。事泄,澄幽元善见于金墉,杀诸元六十馀人。河北物情,俱念其主,请立元氏一人以从人望,如此,则陛下有继绝之名,臣景有立功之效。河之南北,为圣朝之邾、莒;〔〖胡三省注〗言为小国以附于大国。〕国之男女,为大梁之臣妾。”上以为然,〔〖胡三省注〗此杜弼所谓“进孰图身”者也。帝早在兵间,曾不见此,盖天夺其鉴也。〕乙亥,下诏以太子舍人元贞为咸阳王,〔〖胡三省注〗《考异》曰:梁纪作“戊辰遣贞”。今从《典略》。〕资以兵力,使还北主魏,须渡江,许即位,〔〖胡三省注〗须,待也。〕仪卫以乘舆之副给之。贞,树之子也。〔〖胡三省注〗元树来奔,中大通四年,为樊子鹄所禽。〕
萧渊明至邺,东魏主升阊阖门受俘,让而释之,送于晋阳,大将军澄待之甚厚。〔〖胡三省注〗为澄因渊明约和以间侯景张本。〕
慕容绍宗引军击侯景,辎重数千两,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保涡阳。〔〖胡三省注〗“辎重”之上当有“景”字,文意乃明。两,音亮。涡,音戈。〖按〗戈,古音锅。〕绍宗士卒十万,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景使谓之曰:“公等为欲送客,为欲定雌雄邪?”绍宗曰:“欲与公决胜负。”遂顺风布陈。景闭垒,俟风止乃出。〔〖胡三省注〗战不逆风,故景俟风止乃出。〕绍宗曰:“侯景多诡计,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执短刀,入东魏陈,但低视,斫人胫马足。东魏兵遂败,〔〖胡三省注〗被短甲,执短刀,入敌陈力战,此必死之兵也。绍宗之败,不亦宜乎!其后景用此以敌陈霸先,亦此术耳;惟陈坚不可破,是以一败不能复振,卒以走死。〕绍宗坠马,仪同三司刘丰生被伤,显州刺史张遵业为景所擒。〔〖胡三省注〗魏收《志》:永安中置显州,治汾州六〔〖胡三省注〗玉〕壁城,领定戎、建平、真君郡。〕
【译文】
侯景围攻谯城,不能攻克,便退攻城父,打下了该城。壬申(初九),侯景派遣他的行台左丞王伟等人到建康游说梁武帝:“邺城中的文武百官们一起谋划,召我与他们一起讨伐高澄,事情泄露了,高澄把元善见囚禁在金墉,杀死了六十多个元氏家族的人。河北的民心所向,都思念他们的主人,请求立元氏一人为主,以便顺应百姓的愿望,这样一来,则陛下有兴亡继绝之美名,我侯景也有立功建勋的成就,黄河的南边和北边,便成为圣朝附属国,那里的男男女女,都成为大梁的臣妾。”梁武帝认为侯景讲的是对的,乙亥(十二日),颁布诏书封立太子舍人元贞为咸阳王,并给他军队,让他回到北方入主魏国,等到元贞渡过了长江,梁武帝就允许他登上王位,按仅次于皇帝的规格配给他仪仗和卫士。元贞是元树的儿子。
萧渊明被押送到了邺城,东魏孝静帝登上了阊阖门接收战俘,责备之后就给他松绑,然后送到了晋阳,大将军高澄非常厚待萧渊明。
慕容绍宗带领军队攻打侯景,侯景带着几千辆辎重,几千匹马,四万名兵卒,退守涡汤。慕容绍宗统帅十万士兵,旌旗、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敲着战鼓长驱直进。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你们这是想送客人,还是想决一雌雄?”慕容绍宗回答说:“想和你决一胜负。”于是,他顺着风势摆了阵势,侯景关闭了营垒,等风停了才出来。慕容绍宗说:“侯景诡计多端,喜欢从人的背后进攻。”他派人加强防备,结果确如他所说的那样。侯景命令战士们身披短小的铠甲,手持短刀,从背后进入了东魏军队的阵营,只是低头而视,瞧准东魏士兵的小腿和马腿砍去。东魏的军队于是溃败了。慕容绍宗从马上坠下来,仪同三司刘丰生被砍伤,显州刺史张遵业被侯景擒获。
【原文】
绍宗、丰生俱奔谯城,裨将斛律光、张恃显尤之,〔〖胡三省注〗尤之者,责过之也。〕绍宗曰:“吾战多矣,未见如景之难克者也。君辈试犯之!”光等被甲将出,绍宗戒之曰:“勿渡涡水。”二人军于水北,光轻骑射之。景临涡水谓光曰:“尔求勋而来,我惧死而去。我,汝之父友,〔〖胡三省注〗光父斛律金,与景同事尔朱、高欢,故自谓父友。〕何为射我?汝岂自解不渡水南?慕容绍宗教汝也!”光无以应。景使其徒田迁射光马,洞胸;光易马隐树,又中之,退入于军。景擒恃显,既而舍之。光走入谯城,绍宗曰:“今定何如,而尤我也!”光,金之子也。
开府仪同三司段韶夹涡而军,潜于上风纵火,景帅骑入水,出而却走,草湿,火不复然。〔〖胡三省注〗斛律光之勇虽不利,段韶之智虽不获逞,然东魏之士气未衰也,故慕容绍宗乘机而运其巧,得以成功。观史者若祗以一时胜负论人,非有识略者也。帅,读曰率。复,扶又翻。〕
魏岐州久经丧乱,刺史郑穆初到,有户三千,穆抚循安集,数年之间,至四万馀户,考绩为诸州之最;丞相泰擢穆为京兆尹。
侯景与东魏慕容绍宗相持数月,景食尽,司马世云降于绍宗。〔〖胡三省注〗至是,则侯景溃败之形成矣。〕
【译文】
慕容绍宗、刘丰生一起逃往谯城。裨将斛律光、张恃显责怪他们,慕容绍宗说:“我身经多次战斗,没有见到象侯景这样难以对付的敌手。你们试着去斗他一斗吧!”斛律光等人披上铠甲要去出战,慕容绍宗告诫他们说:“不要渡过涡水。”斛律光与张恃显两个人把军队驻扎在涡水北面,斛律光乘轻骑用弓箭射侯景,侯景在涡水边对斛律光说:“你为求取功勋而来,我因害怕死而离去。我是你父亲的朋友,你为什么用箭射我?你哪里能懂得不可渡涡水到南面来的道理,一定是慕容绍宗教你的。”斛律光无言以对。侯景让他的手下人田迁用箭射斛律光的马,箭穿透了马的胸膛。斛律光又换了匹马躲在树后。田迁的箭又射中了他的马,斛律光便退回了军营。侯景捉住了张恃显,很快又放了他。斛律光跑到了谯城,慕容绍宗说:“今天你们交兵究竟如何?你还责怪我!”斛律光是斛律金的儿子。
开府仪同三司段韶驻军于涡水两岸偷偷地顺风纵火,侯景率领骑兵进入水中,从水中出来向后撤退,草被打湿以后,火便不再燃烧。
西魏岐州长期经受战乱,刺史郑穆初到任时,只有三千户人家,郑穆安抚百姓,让他们休养生息,并让他们聚集而居,几年之间,岐州便有了四万多户人家,朝廷考绩时在所有州刺史中他的政绩最好;丞相宇文泰提拔郑穆为京兆尹。
侯景与东魏的慕容绍宗相持了几个月,侯景的粮食吃完了,司马世云投降了慕容绍宗。
〔共294卷〕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上一卷
下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