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
〔九十九〕
主编:张秀平 王晓明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99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坚实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
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
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
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
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
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
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
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
从1915年9月15日 《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
作。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
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
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 1916年9月出版
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
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
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
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1916年初,
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
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
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
危害。《新青年》从 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
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
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
全是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
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
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
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
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
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
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
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
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
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
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
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
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
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