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
鲁公女
(此篇有译文)
招远张于旦<1>,性踈狂不羁<2>,读书萧寺<3>。时邑令鲁公,三韩人<4>,有女好猎;生适遇诸野,见其风姿娟秀,着锦貂裘,跨小骊驹,翩然若画。归忆容华,极意钦想。后闻女暴卒,悼叹欲绝。鲁以家远,寄灵寺中<5>,即生读所。生敬礼如神明,朝必香,食必祭。每酹而祝曰<6>:“睹卿半面,长系梦魂,不图玉人<7>奄然物化<8>。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如何也!然生有拘束,死无禁忌,九泉有灵,当珊珊而来<9>,慰我倾慕。”日夜祝之,几半月。
一夕,挑灯夜读,忽举首,则女子含笑立灯下。生惊起致问。女曰:“感君之情,不能自已,遂不避私奔之嫌。”生大喜,遂共欢好。自此无虚夜。
谓生曰:“妾生好弓马,以射獐杀鹿为快,罪孽深重,死无归所。如诚心爱妾,烦代诵《金刚经》一藏数<10>,生生世世不忘也。”生敬受教,每夜起,即柩前捻珠讽诵<11>。偶值节序,欲与偕归。女忧足弱,不能跋履<12>。生请抱负以行,女笑从之。如抱婴儿,殊不重累,遂以为常。考试亦载与俱,然行必以夜。
生将赴秋闱<13>,女曰:“君福薄,徒劳驰驱。”遂听其言而止。积四五年,鲁罢官,贫不能舆其榇<14>,将就窆之<15>,苦无葬地。生乃自陈:“某有薄壤近寺,愿葬女公子。”鲁公喜,生又力为营葬。鲁德之,而莫解其故。鲁去,二人绸缪如平日。
一夜,侧倚生怀,泪落如豆,曰:“五年之好,于今别矣!受君恩义,数世不足以酬!”生惊问之。曰:“蒙惠及泉下人,经咒藏满,今得生河北卢户部家。如不忘今日,过此十五年,八月十六日,烦一往会。”生泣下曰:“生三十余年矣,又十五年,将就木焉<16>,会将何为?”女亦泣曰:“愿为奴婢以报<17>。”少间曰:“君送妾六七里。此去多荆棘,妾衣长难度。”乃抱生项。生送至通衢,见路傍车马一簇,马上或一人,或二人;车上或三人、四人、十数人不等。独一钿车<18>,绣缨朱幰<19>,仅一老媪在焉。见女至,呼曰:“来乎?”女应曰:“来矣。”乃回顾生云:“尽此,且去;勿忘所言。”生诺。女行近车,媪引手上之,展軨即发<20>,车马阗咽而去<21>。
生怅怅而归,志时日于壁。因思经咒之效<22>,持诵益虔。梦神人告曰:“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23>。”问:“南海多远?”曰:“近在方寸地<24>。”醒而会其旨,念切菩提<25>,修行倍洁。三年后,次子明、长子政,相继擢高科<26>。生虽暴贵,而善行不替<27>。夜梦青衣人邀去,见宫殿中坐一人,如菩萨状,逆之曰:“子为善可喜。惜无修龄<28>,幸得请于上帝矣。”生伏地稽首。唤起,赐坐;饮以茶,味芳如兰。又令童子引去,使浴于池。池水清洁,游鱼可数;入之而温,掬之有荷叶香。移时,渐入深处,失足而陷,过涉灭顶<29>。惊寤,异之。由此身益健,目益明。自捋其须,白者尽籁簌落;又久之,黑者益落,面纹亦渐舒。至数月后,颔秃面童<30>,宛如十五六时。辄兼好游戏事,亦犹童。过饰边幅<31>,子辄匡救之<32>。未几,夫人以老病卒。子欲为求继室于朱门,生曰:“待吾至河北,来而后娶。”屈指已及约期,遂命仆马至河北。访之,果有卢户部。
先是,卢公生一女,生而能言,长益慧美,父母最钟爱之<33>。贵家委禽,女辄不欲。怪问之,具述生前约。共计其年,大笑曰:“痴婢!张郎计今年已半百,人事变迁,其骨已朽;纵其尚在,发童而齿壑矣<34>。”女不听。母见其志不摇,与卢公谋,戒阍人勿通客,过期以绝其望。
未几,生至,阍人拒之。退返旅舍,怅恨无所为计。闲游郊郭,因循而暗访之。女谓生负约,涕不食。母言:“渠不来,必已殂谢;即不然,背盟之罪,亦不在汝。”女不语,但终日卧。卢患之,亦思一见生之为人,乃托游敖<35>,遇生于野。视之,少年也,讶之。班荆略谈<36>,甚倜傥<37>。公喜,邀至其家。方将探问,卢即遽起,嘱客暂独坐,匆匆入内告女。女喜,自力起。窥审其状不符,零涕而返,怨父欺罔<38>。公力白其是,女无言,但泣不止。公出,意绪懊丧,对客殊不款曲<39>。生问,“贵族有为户部者乎?”公漫应之。首他顾,似不属客<40>。生觉其慢<41>,辞出。
女啼数日而卒。生夜梦女来,曰:“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42>,觌面遂致违隔。妾已忧愤死。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矣。”既醒,急探卢氏之门,果有女,亡二日矣。生大恸,进而吊诸其室,已而以梦告卢。卢从其言。招魂而归,启其衾,抚其尸,呼而祝之。俄闻喉中咯咯有声。忽见朱樱乍启<43>,坠痰块如冰。扶移榻上,渐复吟呻。卢公悦,肃客出<44>,置酒宴会。细展官阀<45>,知其巨家,益喜,择吉成礼。居半月,携女而归。卢送至家,半年乃去。
夫妇居室,俨如小耦<46>。不知者,多误以子妇为姑嫜焉<47>。卢公逾年卒。子最幼,为豪强所中伤,家产几尽。生迎养之,遂家焉。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招远:县名。明清属登州府。即今山东省招远县。
<2>踈狂不羁:阔略放任,不拘礼仪。
<3>萧寺:佛寺。唐李肇《国史补》:“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至今一‘萧’字存焉。”后世因称佛寺为萧寺。《石点头·第七回·感恩鬼三古传题旨》“梁武帝姓萧,所以凡有佛有僧之处,皆名萧寺。”
<4>三韩:汉时,朝鲜北部为汉四郡,朝鲜南部有马韩(西)、辰韩(东)、弁辰(南)三国,是称三韩。
<5>灵:灵柩。
<6>酹[lèi 泪]:以酒浇地。祭奠的一种仪式。祝:祷告。
<7>玉人:喻人容貌秀丽,晶莹如玉。
<8>物化:化为异物,指死亡。《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9>珊珊:环摩击声。《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李善注:“珊珊,声也。”
<10>金刚经:佛经名。初译全称《金刚般若波多蜜经》,后妻鸠摩罗什译,一卷。后有多种译本,名称不全同。藏[zàng 葬]: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一藏数,指持诵五千四十八遍。
<11>捻珠:手捻佛珠。佛珠,又称念珠、数珠,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佛教用物。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等制作的。粒数有十四颗至一千零八十颗不等。
<12>跋履:跋涉;登山涉水。《左传·成公十三年》:“[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13>秋闱:乡试;考选举人。
<14>舆其榇:用车运走女棺。榇,棺。此从青本,底本无“舆其”二字。
<15>就窆[biǎn 贬]:就地葬埋。窆,葬时穿土下棺。见《周礼·地官·乡师》注。
<16>就木:进棺材;老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17>以报: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一报”。
<18>钿[diàn 店]车:镶嵌有金属薄片图案纹饰的车辆。
<19>绣缨朱幰:有彩穗装饰的大红车帘。绣缨,彩丝做的穗状饰物,即流苏。幰[xiǎn],车前挂的帷幔。
<20>展軨:意为察看车辆。展:视,察视。軨[líng]:古代车箱外围护栏。《礼记·曲礼上》:“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於马前;已驾,仆展軨,效驾。”孔颖达疏:“已驾,驾竟。展,视也。旧解云,軨,车栏也。驾竟,仆则从车軨左右四面看视之,上至於栏也。”
<21>阗咽[tián yè 田叶]:即“阗噎”,车马喧腾。左思《吴都赋》:“冠盖云荫,闾阎阗噎。”〖按〗阗咽,或为古人借声词,勿以字义解读。
<22>效: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数”。
<23>南海:指观世音菩萨所在地。印度有南海。又,我国浙江普陀山,相传为观音现身说法道场,故通常所说南海,多指此。
<24>近在方寸地:近在心间。佛教净土宗认为,只要修持善心,发愿念佛,坚持不懈,就可使佛菩萨闻知,拔除于苦难之中。方寸,指心,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5>念切菩提:即渴望领悟佛理。菩提,佛教名词,意译“觉”“智”,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佛教认为,有了这种觉悟,就能断绝世间烦恼,成就“涅”之“智慧”。
<26>擢高科:指科举高中。
<27>替:废弃,衰减。
<28>修龄:长龄,长寿。
<29>过涉灭顶:谓入深水,淹没头顶。《易·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30>颔秃面童:下巴光净无须,面呈童颜。颔,下颏。童:此谓少年。
<31>过饰边幅:这里指不正确的穿戴打扮,如戴歪了帽子,穿不合时宜的衣物等。过:此指 超过正常的。边幅:本指布幅的边缘,喻指人的服饰容态等外观表现。
<32>匡救:救正,矫正。《孝经》:“匡救其恶。”注:“匡,正也。”
<33>钟爱:爱集一身;极其喜爱。钟:聚。
<34>发童而齿壑:头秃齿缺。形容年老。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童:秃。壑,通“豁”,齿缺。
<35>游敖:游玩散心。《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36>班荆:谓藉草而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布,铺开。荆,泛指杂草。
<37>倜傥,风流洒脱。指有青年风度。
<38>怨父欺罔: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底本无“父”字。
<39>款曲:应酬殷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文叔(刘秀字)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
<40>不属客:意不在客;不理会客人。属,属意。
<41>慢:简慢,怠慢。
<42>年貌舛异:谓张生的年龄与容貌不符。
<43>朱樱:红樱桃,喻女子之口。启: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起”。
<44>肃客:引导客人。《礼记·曲礼》上:“主人肃客而入。”注:“肃,进也。”
<45>细展官阀:详细询问官阶门第。展;这里指展问,询问。
<46>小耦:少年夫妻。耦:通偶,配偶。
<47>“不知者”句:意谓张于旦夫妇相貌比他们的儿子、儿媳还显得年少。子妇:儿子和儿媳。姑嫜:婆婆和公公。
(此篇有译文)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