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
|
作者:刘豹 原载:武汉晨报 2013年4月03日
|
作者:刘伯坚次子,出生年月不详,中央红军长征时,被寄养在江西一农户家中,为掩人耳目,改名邹发生。1959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工业某研究所,为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参加上海市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协会。 |
|
|
资料图片:刘志坚烈士
1949年江西解放时,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乡下拾柴娃,住在一位郭姓老婆婆家,以为自己从小被卖,不知道父母是谁。
一天,我砍柴回家,两位解放军战士在屋子里等着,他们说是我父亲的战友要接我走。我欢天喜地跟着他们从瑞金到了南昌,再到北京。一路上,他们告诉我,我父亲叫刘伯坚,中央红军长征后任赣南军区政治部的主任,1935年牺牲,母亲也于同一年牺牲。
到北京后,我住在李涛将军家里,开始读书认字。
有一天,将军拿来几张纸,说是周恩来总理收藏的,是我父亲的遗书和在狱中写的诗歌。遗书一共有三封,分别是1935年3月16日、3月20日和3月21日写给舅母(凤笙大嫂)和母亲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他在遗书中写道:“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鲜血不是空流了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从遗书和一些档案资料中,我开始了解父亲牺牲前后的一些事。
中央红军长征后,父亲奉命留下坚持根据地的斗争。蒋介石调集十几万大军包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宁都、瑞金、于都、会昌先后失守。
1935年初,父亲与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少共书记陈丕显等,率领独六团以及机关、剧社、报社的工作人员2000余人,开始向油山突围。3月4日,父亲在塘村附近指挥部队突出重围时,左腿中弹不幸被敌人俘虏。
父亲曾被押往大庾县游街示众,他昂首挺胸,不断向街道两旁的老百姓微笑点头。当晚,他在狱中写了一首《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响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首诗后来被收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1935年3月21日,父亲上刑场前,给母亲王叔振写了最后一封信。“叔振同志: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承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刘伯坚”。
可母亲没能见到这封绝笔信。就在父亲牺牲的前几天,母亲也被秘密杀害了。
我的父母是1927年3月成婚的。当时父亲在西北军,母亲是西安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她经常出入西北军营地宣传国民革命,与父亲相识、相恋。母亲是个干练果敢的人,认定的事情绝不放弃。
父母一共生了虎、豹、熊三个儿子,可是没有一个儿子能长久留在身边。1930年,父亲和母亲一起奔赴江西革命根据地,为了工作和行动方便,不得不把两岁多的哥哥送给在西安的舅母。弟弟1931年出生,不满两个月就被送走。我是三兄弟中在父亲身边留得最久的一个,1935年2月父亲被捕前被送走的。
父亲牺牲后,党中央开始寻找烈士遗孤。直到1979年,我们三兄弟才第一次见面。弟弟拿出那半张永远无法拼完整的“承先启后”,年近半百的三兄弟抱头痛哭。
父亲的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三个儿子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有时候,我使劲回想,依稀还记得我被送走的那一晚,腿部受伤的父亲拄着拐杖,在漆黑的山间小路上送我的情景。四五岁的我哭着,不肯跟着郭婆婆走。记得当时我大声喊着:爸爸你好恶呢,怎么不要我了。不要把我送给老百姓!爸爸……
那一晚到现在,70多年过去了,我也当上了父亲、祖父。再读当年父亲写给凤笙舅母的信,每一封信都询问寄养在她家的虎生哥哥的外貌,每封信都仔细形容收养我和弟弟的人家的姓名、地址和特征。我开始读懂了父亲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