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毛泽东专题 >> 略谈毛泽东与京剧艺术

 



略谈毛泽东与戏曲艺术
  
  
繁星读书网搜集整理 2010.10.29

 

  一、毛泽东几乎关心所有戏种

  毛泽东所关心的领域极为宽阔深远。根据历史资料,毛泽东对中国戏曲艺术也做过大量研究。他生前不仅观看过大量不同流派、不同剧种的古今剧目,而且保存有京剧、河北梆子、湘剧、晋剧、越剧、粤剧、昆曲、豫剧、楚剧、秦腔、锡剧、祁剧、潮剧、采茶戏、高甲戏等诸多唱片,展现了他宽阔的戏曲视野,反映了他多彩的戏曲审美观。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鲁迅艺术学院时,就已经显示出来他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大家的风范。当时他不仅收藏有中华书局1932年出的京剧《戏考》(41册),而且有《春闺梦》《亡蜀鉴》《清官册》《汾河湾》等传统京剧唱片。

  毛泽东那时就说过:京剧“这个东西将来到共产主义还能存在。但是现在不行,因为资本主义乱的很,容不得真艺术”。

  鲁艺评剧团缺乏京剧资料,可他们又要学习、演出传统剧目,就必须参考有关资料,团里就派人找主席的夫人江青“走后门”,想借阅《戏考》以及一些资料唱片。

  江青把唱片交给来人时说:“《春闺梦》是主席很喜欢的唱片,你们是专家,请注意妥善保护。”这给鲁艺帮助很大。


  二、毛泽东看戏从不敷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喜爱和研究,他和京剧名家的交往,很多人都知道。

  毛泽东看戏很投入、很动感情,但他同时又保持着习惯性的认真思考,遇到不合情理的,违背历史的都逃不过他的耳朵、眼睛。他总是在看完戏后,跟演员们很平等地交换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毛泽东看谭富英与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陈宫有一段流水板的唱腔:“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戏后毛泽东问谭、裘两位知不知道“凌烟阁”的典故,两人都答不上来。毛泽东告诉他们:“‘凌烟阁’建于唐太宗时,是纪念开国功臣的地方。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几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呢?”两人一时语塞。毛泽东建议他们只要修改唱词的末一句,问题就解决了。

  谭富英回家后,感慨地对师妹王则昭说:“当初学戏是口传心授,师傅怎么教就怎么演,所以演了这么多年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看来真得钻研文化和历史,不然难免闹笑话。”此后几天,两人按毛泽东的意见修改,把最后一句改为“匡扶汉室美名扬”。

  毛泽东不但对剧情、唱词很注意,对服装道具也看得很仔细。一次他看完谭富英演的《失空斩》,问起他在扮演诸葛亮时胸前佩带朝珠的来历。谭富英向毛泽东介绍,他的祖父谭鑫培进宫演戏,扮演诸葛亮,由于天气炎热,额头沁出了汗珠。慈禧把一串檀香木佛珠赏赐给了他,说炎热季节闻到檀香木香气,能消暑辟邪。从此谭鑫培每饰演诸葛亮必戴朝珠。别的艺人也纷纷仿效,朝珠便成了扮演诸葛亮的必有饰物。

  毛泽东听后点了点头说:“朝珠是清代的叫法,明朝称佛珠。明朝皇帝信佛,拜佛时多把佛珠垂挂胸前。到了清朝,皇帝常把佛珠赏给有功之臣。因为是皇帝所赐,获赏的大臣都把佛珠佩在胸前,所以又称为朝珠。”毛泽东讲完后,又以商讨的口吻对谭富英说:“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大丞相,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他怎么能戴佛珠呢?当年令祖演戏佩戴,是表示对慈禧感念,并不是剧中人物诸葛亮应该佩戴。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后人也如法炮制,是不是于理不通?”

  毛泽东这一席话,使谭富英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再扮演诸葛亮就不再佩戴佛珠了。

  至今在京剧界一提到毛泽东看戏,人们都会盛赞毛泽东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三、毛泽东与地方戏

  毛泽东特别喜欢京剧,但他并不排斥和轻视地方剧种。在他的遗物中有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唱腔资料,包括湘剧、晋剧、越剧、昆曲、豫剧、秦腔等等,甚至还有广东潮剧、江西采茶戏、闽南高甲戏等很小的剧种。这反映了毛泽东偏于京剧,不废百家的戏剧审美观。

  毛泽东对地方戏的喜爱和重视促进了许多剧种的发展,甚至挽救了一些剧种。

  昆曲是很古老的剧种,解放前已濒于灭绝,上世纪50年代初,昆曲团排演了《十五贯》进京演出。1956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看了《十五贯》,对此剧大加赞扬,并由他们的倡导在文艺界引起轰动,形成“满城皆说《十五贯》”的盛况。由此,昆曲的命运发生转机。

  晋剧是一个山西剧种。有一次毛泽东看了晋剧《打金枝》,他很喜欢这个剧,曾几次同中央领导谈论这个戏说:“郭子仪的儿子与皇帝的女儿结婚后闹矛盾,两人都各自批评自己的孩子,矛盾很快解决了,这很好啊。”后来《打金枝》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很受欢迎。也促进了晋剧的发展。

  毛泽东希望地方戏保持自己的特色,越有浓郁的乡土风味他越喜欢。一次在湖北视察工作,他主提出要看已流传不广的原始黄梅戏。他看了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有黄色之赚的传统戏《张二女推车》边看边说:“有意思,有意思。”认为这种土里土气的戏让人看了有亲切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本色,而不是黄色。1969年秋,他在杭州看了经过改革的革命越剧《红灯记》,他不甚感兴趣,说:“我不赞成把越剧改成不像越剧。各地方剧种应有自己的特点,不然要那么多地方戏干什么,一个剧种就够了嘛。”


  四、毛泽东与戏曲演员一件事

  毛泽东喜欢戏,常看戏,和许多戏曲演员成了朋友,梅兰芳、周信芳、谭富英等都和毛泽东很熟。毛泽东欣赏他们的艺术,也很尊重和关心他们。

  毛泽东和京剧名家宋保罗的情谊更是感人。宋保罗是杭州的京剧演员,他在江南和盖叫天齐名。从1958年到1963年的6年时间里,宋为毛泽东演唱40多场。毛泽东对他悲凉委婉、如泣如诉的演唱风格极为欣赏,宋也没想到新中国的领袖竟成为自己粉墨生涯中的一位知音。

  1962年冬,毛泽东又来到西子湖畔。12月25日夜他的心绪特别好,宋保罗为他演出了《朱耷卖画》。演这出戏,不但要求演员唱、作功夫俱佳,还要求演员有一手绝活——能在演出中当场作画。

  毛泽东看得很感兴趣,他先是坐在沙发上,一边抽烟一边用手轻轻扣着节拍,待到宋边唱边作画时,毛泽东突然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轻轻地走到宋的身边,想看他究竟在画写些什么。只见宋保罗提笔挥毫,不到10分钟,一只大公鸡已经立于青石之上,高吭晨曲。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话说:“落笔很准,画得好!你可题‘一唱雄鸡天下白’么!”

  宋将这幅画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很高兴,将这幅画珍藏在中南海。

  正当宋保罗艺术生涯进入高峰时,十年动乱爆发了。他受到了冲击,开始还只是“三名三高”“反动权威”等一般罪名,接着查出了他的“反动历史”,罪名升级。后来他为毛泽东等中央首长演出,竟也成为罪行,是“把毒放到中国最高领导层那里,罪该万死”,毛泽东让他题为“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画也成了“给社会主义抹黑”。1967年秋,他被关进了“牛棚”。

  1970年夏,毛泽东又一次来到杭州。林彪死党陈励耘向主席汇报浙江工作,听着听着,毛泽东突然问:“宋保罗情况怎样?到哪里去了?”陈励耘吃一惊,假装糊涂说:“您的话我听不懂。”毛泽东似乎对陈的所为已有所觉察,一板一眼地说:“听不懂?就是那个唱老生、会画大公鸡的宋保罗。”陈看瞒不下去,支吾地说:“他有严重的历史问题,他为大汉奸周佛海治过印。”是的,宋在15岁那年因倒嗓而辍演后,曾精心学习绘画和治印,成为治印好手。“人家是手艺人么,能不给人治印?”毛泽东回答。听毛泽东这么一说,陈觉得事情不妙,忙补充说:“他还给蒋介石演过戏,和蒋介石握过手,合过影。”这也确实是事实。宋在早年就艺名远扬,为许多当时的政界要人唱过堂会。1945年双十年,从重庆飞回南京的蒋介石,忽然派人通知宋保罗到总统府演出。历史竟是惊人地巧合,蒋介石点唱的和毛泽东14年后点唱的完全一样,也是《二进宫》。演出很成功,蒋介石和宋美龄与宋握手并合影。次日,当时的《中央日报》发了这一消息,并刊登了合影。毛泽东听了陈的汇报很不耐烦,反驳道:“唱戏有什么关系?当时是蒋介石的天下,蒋要听戏,他敢不唱?那是逼出来的么!今天我叫他唱,他也不会不唱么!”毛泽东的一番话,驳得陈哑口无言。毛泽东发话了,他不敢不办。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宋保罗的三年“牛棚”之灾得以解脱。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