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毛泽东专题 >> 毛泽东在西柏坡


 

毛泽东在西柏坡
 

 

文/周艳芝 高彦霞 来源:党史博彩 2011年8期
 


  在伟人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涉足和居住过的地方不计其数。坐落在太行山东麓、平山县境内的西柏坡就是其中之一。1948 年5 月,毛泽东与党中央经过在陕北一年的艰苦转战后来到西柏坡,与先期到达这里的刘少奇、朱德会合,把西柏坡作为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从此,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开始了他在西柏坡的岁月。据叶子龙回忆:“到达西柏坡的第二天,毛泽东散步到柏坡岭,登高俯瞰西柏坡村,一座座黄土干打垒结构的院落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中央机关大院与当地民房一样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中。毛泽东坐在一块石头上,用手里的木棍指着山下说道:‘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

  在毛泽东居住的农家小院里,有老乡留下的鸡窝和猪圈,警卫战士为使院落整洁想要拆除掉。毛泽东得知后制止了,说将来我们走了,老乡们还要用的。他有时坐在院里的楸树下,把身边的磨盘当作办公桌。炎热的中午他还常到村外河边的小树林里午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时常去村外的田边散步,一边查看庄稼的长势,一边询问老乡收成如何、能不能吃饱等问题。在稻田里,毛泽东还亲自向西柏坡老乡讲授育秧插秧的种稻方法。他对这里的乡亲、这里的环境感到的亲切与熟悉,丝毫不亚于他居住了十多年的陕北。

  毛泽东到达西柏坡时,全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更加有利的重大变化。1948 年9 月8 日至13 日,在西柏坡中央机关的中灶食堂里,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及各战略区及军队的领导人参加。这是自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是自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毛泽东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准备,会议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为中心议题,检查了过去的工作,提出了建设500 万人民解放军,在五年左右时间内(从1946年7 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战略任务。毛泽东在报告中讲了八个问题,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了准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会后,毛泽东在他的住处和各战略区的负责人又分别谈了话。与邓小平谈话时,毛泽东说:“我们每年见一次面,每次见面都有很大变化,明年我们再见面时,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随后,毛泽东投入到部署指挥三大战役的紧张工作中。

  第一仗是辽沈战役。早在1948 年2 月,毛泽东和林彪之间就已经在电报中进行了反复研究。辽沈战役前,东北战场上的敌人据守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毛泽东决心先打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就是下决心用差不多同样的兵力一举吃掉敌人40 余万大军。林彪对毛泽东的指示顾虑重重。毛泽东前后多次发电报说服林彪攻打锦州,严令林彪撤离长春、南下北宁线,强攻锦州,以便全歼东北之敌。辽沈战役从1948 年9 月12 日至11 月2 日,历时52 天,歼灭国民党军队47 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从辽沈战役运筹策划到战役结束,毛泽东共起草了77 封电报发往前线,电报来往了近半年。战役打响前,总指挥部和前线的往来电报就有31 件。电报谈兵,也是毛泽东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意见不一致时,毛泽东说服、商量、讲道理,有时措词很严厉。意见一致时,毛泽东很高兴,“甚好甚慰”,“极为欣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辽沈战役即将胜利结束之时,毛泽东令华东人民解放军乘胜出击,把打击矛头指向徐州的刘峙集团,发起了淮海战役。面对强敌,毛泽东运筹帷幄精心部署,决定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共同指挥淮海战役。在战役的关键阶段,毛泽东亲自为中原、华东两个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广播稿。在短短20 天时间内,敌人向我军投诚的就有14000 多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从1948 年11 月6 日开始到1949年1 月10 日结束,历时66 天,歼敌55.5 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以后我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毛泽东在一次和刘伯承、邓小平谈话中曾这样说过:“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口地吃下去了。”

  还在淮海战役激战之际,毛泽东已在运筹歼灭平津之敌了。1948 年12 月11 日一天内,毛泽东在西柏坡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八封给林彪、聂荣臻等的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结束休整,至少以八个纵队提前入关, “取神速动作”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之敌,务使敌人不能跑掉。同时电示华北第二兵团,部署在张家口、新保安附近的平绥线上,堵住敌人西逃的道路。

  我军首先围攻张家口,诱使傅作义派兵西援,调出敌三十五军,在新保安歼灭了这支傅作义赖以起家的部队。随后歼灭张家口、天津之敌,最后以90 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傅作义在我重兵威慑和政治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宣告解放。

  平津战役进行了64 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发往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89 封,这是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发出电报最多的一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 万余人,基本上结束了解放华北的战争。至此,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军事力量已基本上被摧毁,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令人感慨的是,这样一场震今烁古的大决战,毛泽东却是在西柏坡这个小山村的土屋泥舍中指挥的。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是通宵明亮,他在一间仅有16.3 平方米的小民房里彻夜不眠地工作,为前线起草的指示文电有190 份之多,所以周恩来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靠天天发电报,就叫部队打胜仗。西柏坡的老乡们则赞颂道:屋内一盏明灯亮,窗外万树石榴红。在那些捷报频传的日子里,毛泽东也偶尔“奢侈享受”,那就是让厨师在粗茶淡饭中增加一碗红烧肉“犒劳”自己以示庆贺。

  三大战役胜利后,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毛泽东同米高扬进行了会谈。毛泽东向米高扬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情况,阐明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各方面的政策。毛泽东围绕着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系统谈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见。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分析,高瞻远瞩,充满胜利信心。米高扬感叹不已,他认为毛泽东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这是苏共中央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地同毛泽东会谈。这次会谈不仅使米高扬对中国革命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也使苏共和斯大林本人对中国的形势及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制定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已迫在眉睫。1949 年3 月5 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场就设在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里,整个会场虽不算宽敞,却显得整洁、朴素、庄严。这一天,毛泽东依然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在胡乔木的陪同下健步来到会场。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报告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全面地论述了如何迎接全国胜利、如何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次全会是集全党智慧之大成,报告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篇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内外资产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地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他一再向全党指明新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全体共产党人不要过分地陶醉于胜利之中,而要以清醒的头脑为即将承担的建设任务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使全体共产党人“想骄傲也没有骄傲的时间”。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毛泽东还向会议提议做出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1949 年3 月13 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期间,毛泽东还与许多部队的负责人交谈过。谈话结束时,毛泽东都要亲自送他们离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毛主席进入北平、建国前夕召开的一次伟大的会议,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并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就要进京了。毛泽东要求各机关各部门,认真做好进城的准备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毛泽东办公桌上的日历翻到了1949 年3 月23 日。这一天,毛泽东就要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了。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要教育干部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毛泽东有些不舍地走出中央大院,和西柏坡的老乡们握手告别,踏上了进京的路途。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在西柏坡工作和生活虽然只有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但毛泽东在西柏坡领导全党全军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西柏坡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和追思。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