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齐得平谈毛泽东手迹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12月16日
|
〔内容提要〕毛主席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中年、老年,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年代相隔越远,变化越明显,而其变化又是逐步的。时间相隔越近,其变化越不明显。但是,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变化的。最明显的变化,我认为就是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了。一个不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体的人,如果与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迹相比,就不晓得是出自主席一人之手了。。 |
|
|
齐得平展示的毛泽东手迹真品字样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领袖丰功伟绩,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泽东手稿鉴定专家齐得平老师,作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以“毛泽东手迹书法研究和鉴赏”为题和网友进行交流。访谈开始之前,请齐老师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齐得平]:能到人民网参加访谈,非常高兴。今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8周年,办这个节目我觉得很有意义。感谢人民网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访谈活动。
专家解密研究毛主席手迹工作细节 注重字体变化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是研究毛主席手迹的专家,请跟我们讲讲您当初为什么要研究毛主席手迹,是怎样与主席手迹结缘的?
[齐得平]:好的。我是一个老档案工作者,我是从1950年开始从事档案工作,一开始就管理党中央的档案。1960年,中央档案馆的领导决定把毛主席的手稿集中管理,领导指定我专门负责毛主席手稿的管理工作。从那个时候起,我长期负责毛主席手稿的管理工作。198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90周年,中央档案馆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两家合编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我参加了这三本书的编辑工作。
[齐得平]:毛主席的书信和诗词,大多是征集或由收藏人贡献出来的。毛主席的古诗词是毛主席用休息时间写出来的,他工作紧张,休息的时候就写写字,练练书法。据我了解,大概有三百多首古诗词,有的一幅书写好几遍。毛主席去世以后,这些就移交给中央档案馆了。毛主席的书信,有些写明了年月日,有些只写了月日,还有的只写了日。题词更是如此,有很多没有时间,也没有说写给谁。保管那么多档案、那么多手稿,得整理,不能没有写明时间的就往那儿一堆,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需要判定时间,我就注意研究毛主席书体的变化,从这里面解决了很多问题。
[齐得平]:我开始注意毛主席书体的变化,就是为了解决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为了研究书法,而是为了工作需要,研究毛主席书体的发展变化,从我管理毛主席手稿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主席书法大气磅礴,体现打破旧世界 创造新世界的气势和抱负
[主持人]:网友说,齐老师,通过您对毛主席手迹和书法的研究,给我们谈一谈毛主席诗词手迹有怎样的特点?字如其人,毛主席的手迹反映出毛主席怎样的性格特点?估计这位网友比较爱好书法,也比较爱好毛主席书法。
[齐得平]:我从管理毛主席诗词手迹看,他的诗词书体是随着书体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长征”,最早的手迹,是竖写的,有那么长,这是最早的一幅,这和1938年11月给杨令德先生的信的书体相似。再一个,《贺新郎》的书体不是上世纪20年代的字,和1937年给艾思奇、文运昌的信的书体差不多,也说明他是后来写的。
[齐得平]:后来书写的早期的诗词,同他书写时的作品的书体相似,比如说《长征》,《六盘山》、《满江红》,有行书有草书,有的写得非常草、字也写得非常美。
[齐得平]:要评价毛主席的书法是相当困难的事,正像网友提的问题,书如其人,它深刻反映了主席的性格和特征,大气磅礴,不拘一格,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有摧枯拉朽,破坏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气势和抱负。比如他的狂草,有的写得是非常草了,表现出了这样的性格特征。这是我对毛主席书法浅薄的看法和感悟
欣赏毛主席书法并非“越草越好”
[主持人]:网友说,有这样一种说法,毛主席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书法家,如何欣赏书法,是不是毛主席的字“越草越好”?
[齐得平]:毛主席的书法也好,诗词也好,都是看对象。文化程度高的,他是一种写法,文化程度低的又是一种写法。对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科学家、知名人士,他写的字就非常草,诗词是这样,书信也是这样,从书里都可以看到。
[齐得平]:我觉得,毛主席诗词写出来是给人看的,他是把诗词和书法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他的诗好,字也写得很美,读者十分喜爱。毛主席书写自己的诗词,往往是一首书写好几遍,有的是行书,有的是草书。但是我觉得,也不是越草越好,因为这是给人看的,像古诗词,写得非常草,写出来看大家都认识,所以我觉得不是越草越好。
鉴别毛泽东手迹真伪,一看字体 二看用纸 三看诗文
[主持人]:网友说,毛主席诗词手迹在社会上有很多赝品,应该如何鉴别毛主席的手迹?提了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
[齐得平]: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喜欢毛主席的书法,好多临摹。现在全国有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有一批人研究和学习毛主席书法。社会上现在确实也有赝品,我遇到过好几次。比如:1988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20世纪书法大展”,这个展览当中有一幅六尺巨幅的190多公分、高40多公分,大会某一个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幅是毛主席书写于1962年4月20日的草书《长征》真迹,说是毛泽东存世的手迹中最大幅最精彩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最好的一幅。
[齐得平]:其实不是这样。据我看,一是这幅作品的书体缺乏毛主席书法的气势和神韵。再就是用纸。经毛主席的秘书高智同志说,毛主席没有用过那么大的纸。毛主席秘书都是在旁边给准备笔墨纸砚的,纸都是他们裁的,他们是用刀子裁,连毛边都看得见。
[齐得平]:再就是诗文,这里面一个“浪”字改为“水”字,诗词原文是“金沙浪拍云崖暖”,毛主席在书上批了,有个朋友给他提的建议,说“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2个“浪”字,是可以改的。1962年4月20日,毛主席赠送给李银桥的《长征》诗仍然写的是“金沙浪拍云崖暖”。1965年《光明日报》发表这幅手迹的时候,将“浪”字改成了“水”字,按照书上印的改过来了。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中展出那一件1962年4月20日毛主席《长征》诗巨幅长卷中的“浪”字已经改成“水”字了。同一天,毛主席用16开的白纸,赠送李银桥写的是“浪”字,同时又用6尺纸写了一幅为“水”字的,是说不通的。可见这幅展品不是毛主席的真迹,而是一位高手模仿的。
[齐得平]:怎么样鉴定赝品,据我的经验,一是看书体,二是看用纸
毛泽东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体系 可称“毛体”
[主持人]:网友提出说,练习书法是个长期的过程,毛主席练书法主要是学的哪家字体?另外,“毛体书法”或者“毛式书法”,有没有这样的称谓?有没有传人?
[齐得平]:从中央档案馆收藏的毛主席1920年以前的手迹,特别是1916年以前的手迹看,他青年时代习魏碑,欧阳询等等。1949年进城后他收集阅览了历代名家字帖。我以为他是博采众长,不是专门模仿哪个人,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现代书法家,一是他的勤奋,有好的功底,再就是他吸收了古人前人的长处,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体现了他自己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读者称之为“毛体”,我看毛泽东的字谁的也不是,是自成体系,就是他自己的,可以叫“毛体”。
[主持人]:网友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通过半个世纪对毛主席手迹的研究,与主席通过手迹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您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齐得平]:我长期从事毛主席手稿的管理,可谓条件是得天独厚。
[主持人]:对,毕竟您看的东西特别多。
[齐得平]:是,别人没有这个条件,毛主席手稿都在我手上。领导指定我专门负责毛泽东手稿管理时,要求要全面收集毛主席的著作,熟悉毛主席的历史和他的革命活动,研究他的著作中的思想发展,整理编目,保证查找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好原稿,做好保管工作。几十年来的工作,使我深感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当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中央档案馆中毛主席真迹保护得非常好 请大家放心
[主持人]:网友说,通过您的研究,您认为毛主席字体变化最显著的是哪几年?有没有什么规律?这跟练习时间长短有没有关系?我们知道,毛主席一生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是不一样的,综合他一生来讲,他的书体变化有什么规律?
[齐得平]:毛主席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中年、老年,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年代相隔越远,变化越明显,而其变化又是逐步的。时间相隔越近,其变化越不明显。但是,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变化的。最明显的变化,我认为就是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了。一个不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体的人,如果与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迹相比,就不晓得是出自主席一人之手了。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中央档案馆有很多毛主席的真迹,网友问您,在档案馆,毛主席的手迹和书法都是怎样保管的?
[齐得平]:网友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毛主席的手迹成千上万,是分门别类整理的,有专人负责保管。库房温湿度适中,为了保护原稿,同时也是为了研究和提供查阅,不仅进行了复制,还搞了缩微,保护得非常好,请大家放心。
[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内容就到此为止,再次感谢齐老师作客人民网,与网友们分享毛主席手迹研究这样的话题,也感谢网友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齐得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