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毛泽东专题 >> 毛泽东的“秘密武器”

  

  
  
毛泽东的“秘密武器”
  
  
文/ 小民大国 来源:人民网2012年09月19日
 

  

  1948年秋,在我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国民党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密令傅作义偷袭西柏坡,傅作义密调五个师,从保定出发,企图闪电般速战速决。此时,西柏坡周围只有少量警卫部队,情况异常严重。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情报,便写了三篇新闻稿播发,结果令傅作义大惊失色,即下令招回部队,死守北平。两天后,当蒋介石获悉解放军第三纵队31日晨才赶到沙河负责阻击任务,而此前中共首脑机关驻地西柏坡确实没有守兵的时候,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无数伟绩让人们记忆犹新。毛泽东指挥妙绝古今的战争,畅写前无古人的诗词,狂草独树一帜的书法,都成为万世之表。

  不过,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而写下的新闻稿,却成为他的“秘密武器”,毛泽东用几篇新闻稿吓退数万敌兵、用几篇新闻稿打败侵略者、用几篇新闻稿激发军民斗志的佳话,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鲜活的战争艺术。


  “首席记者”,笔下退敌

  毛泽东的“秘密武器”,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石家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解放改变了华北战场的敌我态势,粉碎了国民党实施南北呼应、东西配合的战略企图。它的胜利奠定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基础。解放石家庄,为西柏坡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一边指挥“武”战,一边指挥“文”战。仅在三大战役时期,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的评论、述评、广播稿和消息等作品多达17篇,因此,毛泽东被称为新华社的“首席记者”。

  1948年秋,在我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国民党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密令傅作义偷袭西柏坡,傅作义密调5个师,从保定出发,企图闪电般速战速决,西柏坡周围只有少量警卫部队,情况异常严重,没想到这一情报被中共驻北平地下工作者得知,火速通知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用兵如神,文韫武略,施展自由。他手下几行字,即可顶数万兵。毛泽东连续写了三篇新闻稿,分别是《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等,直戳蒋介石、傅作义的要害,毛泽东在25日、26日连续发表两篇新闻稿,具体描述了我军民同仇敌忾和敌军陈兵十万的形势,让已到达石家庄的敌先头部队十分恐慌。据说,偷袭行动的前线总指挥郑挺锋,一到保定就收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在部队刚集结完毕,准备全面出击的前夜,就忧心忡忡地致电傅作义:“昨听广播得知对方对本军此次袭击石门(石家庄)行动,似有警惕……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担负先头部队重任的骑兵第四师师长刘春芳听了广播后也犹豫不前,几次致电傅作义,称沿线军民防守严密,对此举“谏请钧座考虑”。就在敌军犹豫不决时,毛泽东在第三篇新闻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二○八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的几个兵了。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这篇檄文高屋建瓴、气势逼人,将蒋、傅偷袭西柏坡的阴谋评了个痛快淋漓。傅作义大惊失色,下令招回部队,死守北平。两天后,当蒋介石获悉解放军第3纵队31日晨才赶到沙河负责阻击任务,而此之前中共首脑机关驻地西柏坡确实没有守兵的时候,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几篇新闻稿,退却数万兵,毛泽东笔下生风,像刀一样直刺蒋家王朝的根底,一代统帅为文至此,让人高山仰止!


  气势磅礴 所向披靡

  毛泽东的“秘密武器”,成为新中国造诞生的冲锋号。

  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南京蒋家政权的覆灭。因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为解放战争最激动人心的战斗。而能够充分体现毛泽东风格的新闻,莫过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篇1949年4月22日发表的新闻稿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新闻稿突出我军进军神速、所向披靡的气势,用词十分妥切。写我军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写敌军则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都很泄气”,这些短语四字一句,成双成对,形成鲜明而轻快的节奏,与我军夺取胜利的豪迈之情相吻合。对辉煌战果描写,令人振奋,“突破安庆、芜湖线”,“已占领贵池、殷家汇……”,“正向南扩展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等,这些动词干净利落,最有效地突出了我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进攻态势,揭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向的关键。

  毛泽东撰写的横渡长江的新闻,结构严密,语言精准,气势磅礴,传神抒情,堪称大手笔,感情鲜明,气势雄浑,是当今新闻写作的杰作。随后,毛泽东在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兴奋地写下横绝古今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独家新闻,震惊世界

  毛泽东的“秘密武器”,成为美国军队第一次在世界大战中吃败仗的了望哨。

  毛泽东笔锋锋利,洞若观火。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毛泽东再次以“新华社首席记者”和名义撰写朝战新闻,堪称战报经典,军事新闻佳作,成为最大的亮点。

  抗美援朝,为世界军事史写下了精彩的篇章,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在毛泽东运筹帷幄下首次吃到了惨败的教训。毛泽东就是在抗美援朝转折点时,四次撰写新闻稿。第一条是12月1日以新华社记者的署名写的一月战况评述,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激情澎湃,语言生动。第二条是12月4日他接到前方来电,得知我侦察员发现平壤大火,敌军可能从平壤撤退等情报后撰写的。以“新华社记者”之名写的这则消息最后两句是:“平壤城内之敌,正在罪恶地屠杀人民,焚毁物资及该城发电设备,大火弥漫平壤城。朝鲜人民军和我国人民志愿军正在向平壤方向进攻中。”表面上看平实的新闻,却形象生动地把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的疯狂行为揭露得痛快淋漓。第三条是12月6日,毛主席收到前方发来的我军已进入平壤的电报后,立即撰写的解放平壤的消息。消息只3句话,连电头也就100字。这条平壤解放的战报,新华社迅即播发,播发时,距事件发生只有几个小时,成为报道中朝人民军队攻占平壤的独家新闻,一经播出,震动中外。全文如下:

  [新华社六日讯]本社记者从朝鲜前线报道:朝鲜人民军和我国人民志愿军本日解放平壤。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侵略军以及李承晚匪军残部,向平壤以南溃退。朝鲜人民军和我国人民志愿军的正规部队,于十二月六日下午二时进入平壤城。

  12月31日, 毛泽东以“ 本社朝鲜前线记者”的名义对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况进行总结。东线作战于12月24日结束,中朝人民军队从长津湖一带一直打到东部沿海咸兴、兴南地区, 迫使美军从海上仓惶撤退。毛泽东以生动的笔触写下这份战报,我军的英雄气概和敌人的狼狈情态跃然纸上。

  毛泽东的独家新闻,让全世界生动地看到朝鲜战场的鲜活形象,更加鲜明地把正义之师的英雄气概展示给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毛泽东的新闻稿,为抗美援朝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更成为战报新闻的样板。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