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荐读 >> 汉朝并没有彻底废除人殉
 
  

汉朝并没有彻底废除人殉

 

来源:历史之家 2016年08月02日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汉髙祖刘邦登基之后,采纳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使得汉朝又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到了汉朝依旧有惨绝人寰的荒唐事情。世上什么事情最为荒唐?莫过于衣冠上国居然用活人陪葬,还有被后人追认为贤帝、明君的帝王也无法避免自私、害怕孤独等,这些人类浅薄的陋性,竟然用万人陪葬。何等惨无人道的事迹!后世盗墓贼在盗掘汉朝墓地的时候,发现尸骨遍地,白森森一片,或许也会被惊吓过度。

  殉人仪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恶俗,最早出现于父系社会。父权家族把自己的妻妾孙女侍仆,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其有生杀夺予的权利。既然金玉珠宝都能随葬,人这种财物当然也可以。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王侯贵族死后,一般都会进行人殉,尤其是帝王死后,不陪葬的情况很少。而且陪葬的规格要求更髙,人数也会更多。不过自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殉人现象有所减弱。在汉代为何人们对殉葬之风减弱了呢?大多数的观点表达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施行的暴政和秦二世的暴虐招致天下共怨,以及长期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缩减,曾经一度身为亭长的刘邦对此民情深有体会,他统治天下以后,就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殉人仪式,同时还鼓励妇女多生育,发展生产。

  汉代的帝王们都不主张活人陪葬。除了汉高祖刘邦之外,汉朝还有其他很多的皇帝也禁止在陵墓内实行殉人的制度。比如: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便有人上书提出废除人殉制度。《汉书·食货志》(卷二十四)记载,时儒生董仲舒上书,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碑,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去奴婢,除专杀之威",就是建议朝廷打击当时的殉人现象。这一建议得到了刘彻的重视,并影响到随后诸位皇帝的执政行为。还有一个事例是关于汉宣帝刘询。刘询也是很反对殉人的。《汉书·景十三王传》(卷五十三)记叙,汉宣帝刘询在位时,缪王刘元要求他的侍女一起殉葬,时大鸿胪禹奏称:“(刘)元前以刃贼杀奴婢,子男杀谒者,为刺史所举奏,罪名明白。病先令,令能为乐奴碑从死,迫胁自杀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故《春秋》之义,诛君之子不宜立。元虽未伏诛,不宜立嗣。”这奏折得到了刘询的认可,刘元被废除了封国的国君称号。

  虽然刘邦禁止殉葬,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汉书·五行志》(卷二十九)记载,“时又有开周世冢,得殉葬女子,数日而有气,数月而不能言,郭太后爱养之。”这名西汉时期殉葬女子,偶然因为盗墓者盗墓而复活的奇事,东晋张华撰写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记述到这件事。除了上面古书上的描述,证明汉代存在殉人现象真实是存在的,还有下面现代考古界的一个例子。1976年6月份,广西贵港市贵城镇发现了“罗泊湾汉墓”,此墓在考古发掘前曾多次被盗窃过。专家们发现里面有7具殉葬的尸体。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认为,这7具尸体的人骨架上没有损伤,不可能被刀剑杀死,是毒死的可能性极大。他们入殓的时候,还穿着考究的服饰,平躺直肢的姿势,体态自然,像是死后人葬,是殉人的方式。例如在二号殉人坑中,包裹骸骨的竹席保存完好,但头颅倒置,裹置在席内,还有一只平头鞋却露在席外;而四号坑里,发现的是殉葬棺,其棺身虽然有一些腐朽,棺内骸骨还没完全化为泥土,在死者手腕西侧发现两粒琥珀珠,在盆骨位置有一枚铜带钩;在五号坑内也是殉棺,不过相对其他的来说就很简陋,内面的尸体用要么草席、要么竹席包裹,尸体的姿势一般都是挣扎,姿势扭动。

  刘邦之孙汉景帝的“万人陪葬坑”,也可以证明殉葬现象也并未完全在汉朝皇帝墓葬中绝迹。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说起汉景帝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后人将其及其父汉文帝的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和孙子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贞观之治”等齐名。需要大书特书的是,汉景帝在位期间,继承了汉文帝之举,推行“轻徭薄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汉景帝死了之后继续陪葬制度,还是一个万人陪葬坑。既然能用万人陪葬,那么他陵墓规模的宏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汉景帝刘启的陵墓的状况。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是汉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这座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政府现已建成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可以说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帝陵园内有86座从葬坑,共占地6.6万平方米,分别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的南区从葬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区从葬坑。在南区的14座葬坑,考古学家们进行部分试掘或整体发掘后发现,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这些动物比陶俑的体积还要小一些,并且排列整齐、阵容庞大组成了“地下动物世界”。以及一些金属器物,如铜族、弩机、带钩、马衔、“半两”钱、铁矛、剑、凿、铸等,还有陶井、灶等。这些都是配陶俑的,属于缩小比例的模拟品。但制作精巧,加工细致,一丝不苟,是与陶俑具有同等研究价值的“冥器”,这些陶制品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生活的场景。

  汉阳陵的刑徒墓地位于帝陵西北约1.5公里远,整个面积达8万平方米,葬于此地的刑徒约在万人以上。汉阳陵闻名于世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这万人殉葬的墓地,这些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藉,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钛”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情形,汉景帝实际上是在自己的陵区内单独设置了一个刑场,用以处决一定范围内的刑徒,这样即可以使自己死后不孤单,也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死刑分子给监狱带来的拥挤。因此,汉景帝设置这样一个“万人坑”,实在是一箭双雕之举。真是可悲可叹!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的历史,殉人制度只有在野蛮的原始社会才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如果在人类发展到封建社会还经常出现这种殉人的情况,这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从古代原始社会各个部落将在战争中抓获的战俘杀掉到后来将其作为奴隶,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到了文明高度发达的汉朝,明文禁止殉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但终究还是没有在汉朝彻底地解决“人殉”这个问题。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