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荐读 >> 把真实的台儿庄、桂南会战的历史告诉人民
 
  

把真实的台儿庄、桂南会战的历史告诉人民

 

文/张宏志 来源:横渠书院 2015年08月18日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核心提示】  孙连仲心里清楚“台儿庄之战”是怎么打的。当他艰苦战斗时曾请求李宗仁:给第2集团军留几颗种籽,命令汤部恩伯出击。李回答:“我向汤恩伯多次下命令,他只听老蒋的!……”这一仗,孙部伤亡万人,蒋介石不补一兵一卒,反而借机撤销了他的42军的番号,给他只保留了一个30军。难道历史可以把王铭章、孙连仲他们流的鲜血记到老蒋的功劳簿上吗?连国民党战史都回避“台儿庄之战”,就是说,他们并不认为“台儿庄之战”是大胜利。试问为蒋介石与国军喝彩者,你们的根据是什么?!“桂南会战(或称昆仑关之战)”,国民党以精锐之师的主攻部队10万人,调动1个高射炮连、4个炮兵营和115架飞机,攻击日军一个大队800人扼守的昆仑关,47天没有攻下来,最后以失败告退。这是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的一仗,我们却在今天竭力加以鼓吹和渲染。试问那些唱赞歌者:是无知,还是羞耻?

  

 
【序】

张宏志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公开信

2005-8-20 22:22:30
 

  2005年8月19日,凤凰台有报天天读栏目,杨锦麟报导了一条消息:纪念抗战60周年的宣传中,国共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部封存了十年之久的电影《铁血昆仑关》即将上映。又说:《血战台儿庄》在北京大学上映。当银幕上出现青天白日旗时,学生们热烈鼓掌。

  这条消息的真伪不得而知。

  我把它当作一条真实消息向中共中央谈三点意见:

  一、有些人醉心于为国民党呐喊,为台儿庄之战、桂南(昆仑关)会战喝彩。在国民党的战争史上,台儿庄之战、桂南会战的真相始终是被隐瞒的。至今已隐瞒了67年了!

  看一看国民党战争史是怎样记述台儿庄之战的吧。由蒋纬国主编、34个将领参加撰写的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五卷第六款,“徐州会战”一节之第114页:“台儿庄方面,战区以第二集团军之一部(第三十一师)固守。”仅此18个字。国民党战史回避台儿庄之战,就是说,他们并不认为台儿庄之战是大胜利。试问喝彩者,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桂南会战(即电影《铁血昆仑关》描述的战役)国民党以精锐之师27个师25万人去攻日军一个师团一个旅团1.7万人;主攻部队10万人攻击日军一个大队800人扼守的昆仑关。47天没有攻下来。1940年2月4日战役结束。18天之后,即2月22日,蒋介石在柳州主持召开桂南会战总结会。会上蒋介石给予白崇禧(总指挥)、陈诚(中央监督大员)降薪留职处分。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八个将军撤职查办。此事国民党战史一直隐瞒。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的一仗,我们却竭力鼓吹,反衬出唱赞歌者是多么地不知羞耻!

  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199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报记者王海安就《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两部电影曾访问过我,访问后,王海安写成《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记抗战史专家张宏志访谈录》,文章定稿后上报中央,并刊于《民情与信访》1995年第一期。随后中央作出决定:《铁血昆仑关》不准上映;《血战台儿庄》今后也不要再演了。现将原访问文章重新打印附上。

  三、假如风凰台报导属实,我建议中央再做慎重考虑,请专家对台儿庄之战和昆仑关之战,进行调查研究。如果我所说的情况属实,这两部电影当然不能上映,应维持中共中央1994年的原决定。决策人应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不可为了某种需要而亵渎历史!

  张宏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

  2005年8月20日
 

【正文】

·1994年11月给中共中央的汇报材料·

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

——抗战史专家张宏志访谈录

王海安


  张老师激动地说:“二战给全世界带来了9000多万人的牺牲,胜利来之不易。明年二战胜利纪念日,各国都要举行盛大庆典;牺牲3500万人的中华民族,当然更有理由隆重纪念自己的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以激励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

  张老师说他最不满意的就是,最近一段时间被炒得很热的描写国民党抗战题材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有悖于史实的。

  譬如说——台儿庄。

  1938年3月15日,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8000人左右)进攻滕县,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随着日军的猛攻,当天就把驻守在城外的川军124师打散了。16日,日军开始攻城,川军122师王铭章部坚守孤城,而奉李宗仁命前来增援的蒋介石的精锐嫡系汤恩伯部却在进至距滕县只有15公里的官桥后,36小时按兵不动,坐待122师全军覆没。至17日黄昏,腾县城破。18日,日军转攻汤部,汤的第81军时驻官桥,忙东撤至峄县。日军继续南下,在沙沟击败汤的第52军后直扑韩庄,轻而易举地逼近大运河。此刻,日军前进方向的台儿庄尚无国民党的一兵一卒,濑谷为解除后顾之忧,又于19日北攻峄县。汤部的两个军5万余人又急退至抱犊崮山区避战。

  ……

  所幸的是,濑谷北攻汤部折回来,用20—22日3天的时间在韩庄集结兵力,做南渡运河的准备。蒋介石才在李宗仁的恳求下,急调在信阳休整的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辖两个军,约2.5万人),于19日乘火车连夜赶到台儿庄,利用濑谷渡运河准备的三天时间完成了布防。

  23日,濑谷进攻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

  张老师在草图上标出汤部、孙部和濑谷的位置后,又取出地图册,用三角板量出台儿庄和抱犊崮的距离,说:“你们看,45公里!濑谷的指挥位置距台儿庄15公里,距抱犊崮30公里,其进攻正面,是孙部的2万余人;其背后,是汤部的5万精锐;实为腹背受敌!然而,濑谷看透了汤恩伯的内心世界,仅以1个步兵大队(相当于营)监视汤军,而倾其全力攻打台儿庄。至4月1日,由于孙部的顽强抵抗,濑谷伤亡惨重,索性把监视汤军的1个大队也转用于攻打台儿庄。汤恩伯畏敌如虎,噤若寒蝉,始终未敢一动。4月6日,濑谷在死伤3000余人后终于退却,汤军才加入战斗,截击濑谷,但还是被跑掉了3000多名敌人。”

  孙连仲心里清楚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当他艰苦战斗时曾请求李宗仁:给第2集团军留几颗种籽,命令汤部恩伯出击,李回答:我向汤恩伯多次下命令,他只听老蒋的!……这一仗,孙部伤亡万人,蒋介石不补一兵一卒,反而借机撤销了他的42军的番号,给他只保留了一个30军。

  难道历史可以把王铭章、孙连仲他们流的鲜血记到老蒋的功劳簿上吗?

  ……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4月10日日军占领豫陕边界的重阳店,14年中,国民党共丧失国土2 753 254平方公里——当时全国面积11 174 002平方公里(含外蒙);丢掉城市970余座——全国城市为1200座;抛弃同胞2.57亿——全国人口4.5亿。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民党有退无进,屡战屡败,300多个师打了八年,台儿庄一役获胜。但是蒋介石却不愿承认这一胜利。

  讲到这里,张老师对此无比痛心。美国援华人员在经历了这段历史后也说:“国民党早已威信扫地,国民党的军事指挥‘极为幼稚无能’。中国军人很强的作战能力完全被浪费了。”(见《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紧接着,我们的话题又引向了昆仑关。

  日军攻占南宁的兵力是第5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总兵力2万余人。

  1939年11月15日,日军由钦州湾(亦称北部湾)的企沙、龙门登陆,通过十万大山,边修路边前进,沿途没遇到任何抵抗,于24日占领南宁。……所谓的“昆仑关大血战”国民党军队进攻的目标,就是昆仑关上1个大队的800日军。

  1939年12月17日(日军占领南宁后的第25天),国民党军开始反攻南宁,因昆仑关在南宁以北,为前哨阵地,因而首先交战于此。

  国民党军出动第16集团军(辖1个军4个师)、第37集团军(1个军2个师)、第35集团军(1个军3个师)、第26集团军(1个军2个师)、第38集团军(5个军13个师),另有第43、第33师和4个独立团,约相当27个师,总兵力25.4万人。此外,还有1个工兵团、1个通信兵团、1个高射炮连、4个炮兵营和115架飞机(重轰炸机9架、轻轰炸机26架、驱逐机80架)。

  担任主攻的是第38集团军,突击部队杜聿明第5军。第5军辖3个师: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22师(师长邱清泉)和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还有直属战车团和重炮兵,共计5万余人。于是双方的兵力对比就是,10万人的主攻部队或者说5万人的突击部队对800人的守备部队。

  经过40多天的强攻,日军又增援了1个大队,国民党军好不容易占领了昆仑关前哨阵地,但日军仍据守八塘,昆仑关的纵深阵地仍不能突破。1940年1月24日,日本援军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到达,28日向国民党军反击。与此同时,2月2日,一小股日本军沿昆仑关脚下的邕江袭占甘棠,第38集团军马上后撤,国民党军于2月4日结束了昆仑关战斗。

  2月22日,在柳州军事会议上,蒋介石非常恼火,将总指挥白崇禧和中央督战大员陈诚给予降薪留职处分,将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8个将官撤职查办。

  张老师说,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的战斗,竟有那么一些人花3000万元去拍电影,大吹大擂。我们说这种人恬不知耻,并不过分。

  接下来,他扳起手指头如数家珍般将一些被今人炒热而为国民所瞩目的中日之战一一道出:那战前会议、来往文电、战役部署、战局变化、伤亡缴获等,无不细致具体,凿凿有据。无论怎么说,总和有些人的鼓噪格格不入。看着我们发出疑问的眼睛,张老师打了一个风趣的比方:“有位卖瓜人在一个已经腐烂了的瓜上发现了一点儿好瓤,便用刀尖把它挑起来高声吆喝:‘好瓜!好瓜!’以这种态度去谈抗战,怎能接近真理?”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张老师又给我们展示了另一部分历史。

  1943年秋,日军全线转入战略防御,中国抗战已接近胜利。为挽救颓势,日军1944年4月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其目的有三:一、摧毁美军设在中国的空军基地;二、贯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三、吸引美军在中国大陆决战。该战役于4月18日打响,至同年12月10日结束,紧接着又在1945年春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日军临死前的一搏中,国民党军先后丢掉了河南、湖南、广西和福建等4个省的省会及200余座县城,近8000万人民,遗弃美军6个空军基地和30余座机场。

  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即将胜利,中国抗日军民已经进入战略反攻的时刻,国民党军仍是如此不堪一击,使日军想占哪里就能占哪里,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被激怒了,把视线投向了延安,拟拨出5个师的装备送给共产党抗日。1944年7月23日,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

  对此,有人不以为然,高弹“文学不等于史学”。但实际上,广大群众在欣赏有关现代题材的文艺作品时,是把它作为“史”来接受的,于是,一盘清水被搅浑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也被搞糊涂了。

  张老师说,海峡两岸和解,可以不纠缠国共两党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但并不等于可以对抗战史做出随心所欲的解释。……

  (原载《民情与信访》1995年第一期)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