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与收获 |
|
文/王书桂 2017年10月23日 来源:作者投稿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的话题被许多名家说过了,那是他们个人的感受,如果你喜欢阅读,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它一定是那样与众不同……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可登高望远。
阅读是福,读一本好书,会给人带来好运。
一个人有没有品味,有没有智慧,要看会不会阅读。曾有人说,会读书的人可以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不妨这样设想:读薄的是聪明人,读厚的是厚道人。将书中的知识,凝华提炼,得其旨要精髓;或去联想体会,使思想跃升提高。
从兴趣入手,是开启阅读门扉的有效方法。有些书仿佛带有磁性,须一口气读完,才会感到快意轻松。在阅读中,既开阔了眼界,又萃集了情感,默移潜化,使思想或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影响。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鸭子食蜗牛,食而不知其味”,是阅读大忌。不理解,难以记忆,更别说去运用。所以,要含英咀华,领悟书中真谛,把心得体会贮存于心、牢记于心、思考于心,才能得其旨要。
阅读须掌握正确方法。当今世界,书籍浩如烟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加之新书问世成几何级增长,一个人纵然手不释卷,每时每刻都在读,恐怕也难求其全。所以,阅读要抓住重点,学以致用,在对人生、工作、事业乃至研究方向有所帮助提高的领域涉猎,理解个中道理,力争顿悟和突破。
阅读须下真功夫。读时要沉潜。“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尚书。洪范》。特别是一些经典,惶惶大著,读时要意沉丹田,冥思苦想,才能打开攀登书山的通道。领略书海的无边风景和奥妙。孔子读《易经》,曾下过“韦编三绝”的功夫。西汉学者董仲舒夜以继日苦读,有“三年不窥园”的美誉。只有孜孜不倦,才会学有所成。
有的书要读的真真切切、难以忘怀。作为读者,要敢于去给书籍较真,甚至给作者较真,在书中找出长短、优劣、虚实,甚至纰漏、缺失。仔细品味书中道理,领悟其他人生精彩,通过阅读,开启思路,增长智慧和实际能力。
有的书要读出味道,才识世间酸甜苦辣滋味。如一些“奇书”,曾构建了思想艺术高峰的名作大著,是带有浩然正气,承载营养与智能的。读这些书,如站在桥上看风景,作家描摹的场景,你看到了,那写作者视角独特,他们的思想在穿越时空,站在历史的纵深处,仿佛早已看到了你。
有的书要读出岁月沧桑才显手段。俗话讲“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厢”,其实,看看又有何妨?要来的终究要来,要去的毕竟要去。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了解各种思想的碰撞,熟悉历史,读懂世情。
有些书要能读出书外的功夫才显长进。“山外青山楼外楼”,陆游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阅读也是如此,学以致用,是阅读的志趣所在。愈是隽永深刻的书,愈是精神的“富矿”,读时要内外兼修,会意走神,产生联想灵犀,读出“剑锋所向”,方能知书懂书。
阅读要花时间,是融入岁月的太极、慢功,不会摧枯拉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功夫没有用到,只是走马观花,或者只取个中片段,东鳞西爪,以偏概全,则无法“书门”洞开,醍醐灌顶,使道德、涵养、造诣,达到较高的修为。
元朝的翁森在《四时读书乐。冬》中写到:“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天寒地冻时节,在书中嗅到梅花的清香,发现天地宇宙的本心,是何等惬意。
西汉刘向《说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好书就像良药,善于读书的人可以(像医病那样)治疗愚钝。
阅读,人生的一大美事。在阅读中可激活思想,启迪智慧,获得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阅读对人生是一种默移潜化的改造,使人变得纯粹,高尚,智慧,富有人情味和生活的美感。
(作者:王书桂 山东省邹城市委党史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