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看自己,是一种气度
文 / 月亮世界
子夜絮语论坛
2005-2-6 21:07:54
人们忙于到处奔波,为生活、为工作、为人生,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看待自己?
习惯了看待别人,或指指点点,或嗤之以鼻,或推崇倍至,或违心应答,但无非是给自己找一个出路或者是在人际关系中平衡。看到不如自己的,心里就得到一丝慰藉;看到超过自己的,心里得到些许不安,对照一下也许可以发现一些差距。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待这些东西,心里就会产生嫉妒,让罪恶的种子在心灵中生根,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到头来只能是一种伤痛的折磨。
社会的关系复杂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做到处事不惊,以静制动,沉着应对,这需要平和的心境。范仲淹曾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境界,要有一颗平常心才能泰然处之,这些都是些物外的东西,看待这些事物主导因素不在于周围环境,而在自己本身。
虽然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太难,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不做清高,要选择自己,这样对自己来说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不如意事常有,遇事不冷静,处理起来就得费周折。每每此时,要多问问自己,事前多问几个如果也许可以使问题变得容易,大事可以化小;但如果相反,小事或可变为大事,一发而不可收拾,到头来害了自己,也损了别人。有些事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去做,只因明了利害关系,这虽不是上策,但至少可以保身,但委曲求全不是我的推崇,要慎之又慎。
我们思考自己,也为了别人。有人说过,要尊重自己才能更好地尊重别人。这句话不错,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懂得珍惜,又怎么会去尊重别人,关爱他人呢?也有人把自己比作最大的敌人,这句话在我认为也是比较正确的。事情的成功与否,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坚持的耐力有多大,到底是平常心、功利心、自傲心、进取心?当然,不同的心灵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过高的期望自己而不去努力最终也难逃脱失败的巢臼,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一个,就是要在思想上战胜自己,自己的脆弱才给别人以可乘之机,与其说事情没有成功是输给别人,不若说是在思想上输给了自己。古人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上上策,我们从中也可以借鉴,好好体会。
看待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看看自身存在着哪些问题?那些缺点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哪些是自己的长处?不明白这些就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又怎么能很好地去了解别人?
了解自己就要不断地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做一个对比,以便为将来打下一个成事立业的基础。每天我们都要看看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看看自己的思想有没有提高。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都是在不断地总结自己。要了解自己的短处,其实发现自己的短处,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理应感到幸运,因为发现及时,避免了以后犯更大的错误。面对短处,也不要自暴自弃,不求进取,不改小非,处处为自己辩解,这不是一种进步,而是在自毁、自残,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把握自己的长处,使我们更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鼓舞上进的士气,但如果一味地枕在发现长处的喜悦中,自鸣得意,又反而会害了自己,因为这样你不会看到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也就不会找到一个继续进取的空间;所以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遇事才能攻必克,守必坚,战必胜。
发现自己,是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天天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的人是天才,因为不容易做到,才弥足珍贵。我们一旦有一天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那将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人活在世上,明白事理是从小到大的追求,但有一个怪圈却难以逃脱,小的时候都希望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哪怕是很尖锐的指责都乐于接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了自己的主见,明知是良言苦口,但却听不进别人的“忠言”,我真不知道这是人们的幸运还是悲哀?既然别人的话不听也无可厚非,那总得给自己提提醒吧,自己反省一下自己,这又难以做到,有些人给自己找借口,说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忙,这种种托词,不用别人教,天天说,有的已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殊不知这是离自己进步又远了一大截,于是人们又把那句话搬出来,“驴、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这句话应该引起想发现自己的人们深思呀!
看待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微澜。要做活水,从源头抓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的小节,殊不知细节决定命运。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种植自己的希望,为自己树立一个可以自找全身的镜子,你将会变得更加阳光和自信,即使你已步入暮年,也不会因为某些不足而迷失方向,当然对于一个正步入青年的人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事,这样可以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走得更稳、更快,更加顺畅。
发现自己,但不粉饰自己;用心思考,但不刻意雕琢。生活是美丽的,生活是幸福的,只要用心看待自己,你会变得更加自信;用心感悟,你就会发现别人的美德。我们在不足与尽善尽美中共同弹奏一曲和谐的乐章,生活就又多了一份希望,每个人的人生也都会享受到一份绚丽,我们的灵魂也会在不断的进取中得到升华,生活将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这样的人生将更富价值和内涵。
--------------
与言回复:
“发现自己,但不粉饰自己;用心思考,但不刻意雕琢。”这又是何等的可贵!
--
相关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