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老网页·

 

 

https://fx.hkzww.com/

 
 
 

·下一页

兰之幽诗词十五首

〔之一〕

 

作者  兰之幽兮
 



眼儿媚


登 楼

清箫吹彻恨东流,薄袖倦依楼。因风回首,杏花摇落,一地春愁。

凭栏莫问新来瘦,燕过远凝眸。斜阳影里,楚天尽处,几叶孤舟。

  -------------
   空谷幽居独自芳


  
后附回复:

  “薄袖”用的好!由袖见衣,由衣见人,代比手法干练、精妙!
  “楚天尽处,几叶孤舟。”词尾展向缈缈天际,几叶孤舟,正是游弋的思绪。使人联想起柳永的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异曲同工!
  一轴诗画,回味无穷。整阕情景交融,颇有李清照之风!
                  与 言 2001·11·11



点绛唇
        
细雨斜飞,画桥溪畔浓烟柳。水云天处,山黛蛾眉皱。  

遥问归鸿,未减轻香否?酬尊酒,浅斟低唱,不忍萧郎瘦。

-------------
  后附回复:


  “细雨斜飞,画桥溪畔浓烟柳。水云天处,山黛蛾眉皱。”又是一幅水墨图卷!
  “遥问归鸿,未减轻香否?”问得衷情隐隐!            
  “酬尊酒,浅斟低唱,不忍萧郎瘦。”另有关爱,其实不必道破,但词意已足。“尊”同 樽,觉得还用“樽”为妥。现在写古体诗词,尽量不使用通假字。
  看来,在挥墨古诗词方面,作者已臻至妙境!

                  与 言 2001·11·11
 

南歌子

梅  花
     
疏落经年木,娉婷几树香。素娥爱冷雪为妆,碎玉凝枝、犹酿一篱霜。 

凭此风流傲,由卿怒雪狂。试看晴日映朝阳,莫道“缘何独占一群芳?”

-------------
  后附回复:

  “疏落经年木, 娉婷几树香。 ”开篇便就不俗!          
  “素娥爱冷雪为妆, 碎玉凝枝,犹酿一篱霜。 ”呵呵,还有什么玄词妙语可来赞颂、描 绘那“几树”冷梅?!组合得脍炙人口、顺理成章!此句也便是末尾一问的答案嘛!“酿”, 酝酿,这里是一种抽象拟化;“犹酿一篱霜”抽象拟化了“碎玉凝枝”的“几树”寒梅形貌。 亏你想得出!
                  与 言 2001·11·11

 

清平乐

访  菊

露滋初晓,秋意无穷好。盏举东篱须趁早,莫待枝头花老。  

凋零却怨西风,裁霜难觅芳踪。欲折却还犹豫,何人堪寄情衷?

-------------
 后附回复:

  “露滋初晓,秋意无穷好。”赏秋,莫过于纵观晓晨之露草雾树!   
  “盏举东篱须趁早,莫待枝头花老。”词句简美,尤以“莫待枝头花老”意境堪嘉!关联首 句,“盏举”是否有失时宜?              
  “凋零却怨西风,裁霜难觅芳踪。”呵,莫非“霜”亦可“裁”?既然秋风可为“剪”, 便亦可为“裁”矣!“裁霜”而犹作何来?“难觅芳踪”也!赏菊之余,惜繁花之凋零,不无凭添 人生感叹!
  “欲折却还犹豫,何人堪寄情衷?”或许题外已有答案,或尚未有,但那一刻之“犹豫”,便永久凝固在这一首《清平乐·访菊》的词后,让人联想自我的身世……
                  与 言 2001·11·11
  

咏竹二首并序

题竹溪图

一竿风骨瘦,千载画屏幽。
篁绿闲栖鹤,烟寒笼泊舟。
宿雨湘妃泪,轻风六逸愁。
时时聆雅韵,且忘稻梁谋。


咏 竹

轻溪侧畔疏篁秀,绿蜡书成翠映眸。
难向辋川弦上啸,敢从郑令画中求。
虚怀千古空胸臆,骨瘦一竿写去留。
折得琅玕斜弄笛,金貂宝马半成秋。

   挚友以《竹溪图》见赠,余甚爱之,遂悬于斗室帐内。每朝夕以对,自觉 目清神爽,俗事皆忘。因题此二首,记之。                                

-------------
空谷幽居独自芳


临屏作《感怀》

寒山萧瑟三秋尽,愁绪无边赖酒浇。
流水情怀逝已远,落花心事逐将寥。
半生落魄因疏懒,一世沉浮怨宠骄。
谁会登临吟唱意?唯寻怀内碧螺箫。

-------------
空谷幽居独自芳

悲秋吟  

秋山萧瑟秋容瘦,
心怯秋寒事事休。
秋雨敲窗惊旧梦,
秋灯错目惹新愁。
衔霜秋雁鸣声远,
染醉秋枫翠色收。
常念天涯秋服薄,
不觉秋室黛眉忧。
夜长何处弄秋笛,
秋尽几时返楚舟?
杳杳归期浑未见,
望穿秋水泪空流。

-------------
  后附回复:

         寥寥落落的秋,心事重重的秋!字句染得霜寒苦,满篇皆是秋愁!

                  与 言 2001·11·11

 
咏 菊  

浓翠染秋老,蕊轻数点金。
傲分君子骨,香散岁寒心。
遗世吟今古,洁身绘浅深。
相携同隐去,露重冷沾襟。

-------------
  后附回复:

     我尤喜爱结尾开放式的诗词文章。
     用“相携同隐去,露重冷沾襟”结尾,此诗便有了活气。

                  与 言 2001·11·11


·后附·

致兰之幽兮


  拜读兰之幽兮玉作几题,咀英而余馨。词中情景喻深,炼句也如琢玉选珠,且玉润珠圆,而无匠痕。实为今人写古体诗词之佼佼者。
  我不崇迷古人,但古体诗词之韵味与意境,远非现代诗所能尽美,可谓更贴切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底蕴。当然,以现代诗体裁及词语表达习惯,更贴切于现代人思维方式。愚以为,继承和创意古体诗词,并不至于沦为迂腐。大千世界,众人心态各异,文化熏陶及品行修为乃至所处环境永难划一,以古体诗词格体抒发情感,或应视作今人文学艺术另一支流派。如能移古木以发新华,古今诗体风格有一融会创意,便是文坛一大幸事!
  多谢惠顾敝站《繁星读书网》,大作尤使蓬荜生辉。洒扫三径,诚恳期望贵客常来!

                   与 言 2001·11·11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