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经注·卷二十一
|
北魏·郦道元 Li Dao Yuan
|
凡四十卷四十篇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校
○汝水
△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
《地理志》曰:出高陵山,即猛山也。亦言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山,又言:出弘农卢氏县还归山,《博物志》曰:汝出燕泉山,并异名也。余以永平中,蒙除鲁阳太守,会上台下,列山川图,以方志参差,遂令寻其源流。此等既非学徒,难以取悉,既在迳见,不容不述。今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严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西即卢氏界也。其水东北流,迳太和城西,又东流迳其城北。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尹公度之所栖神处也。又东届尧山西领下,水流两分,一水东迳尧山南,为滍水也,即《经》所言滍水出尧山矣。一水东北出为汝水,历蒙柏谷,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荫渚,故世人以名也。津流不已,北历长白沙口,狐白溪水注之。夹岸沙涨若雪,因以取名。其水南出狐白川,北流注汝水,又东北趣狼皋山者也。
△东南过其县北。
汝水自狼皋山东出峡,谓之汝厄也。东历麻解城北,故鄤乡城也,谓之蛮中。
《左传》所谓单浮馀围蛮氏,蛮氏溃者也。杜预曰:城在河南新城县之东南,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城也。俗以为麻解城,非也,盖蛮、麻读声近故也。
汝水又迳周平城南。京相璠曰:霍阳山在周平城东南者也。
汝水又东,与三屯谷水合,水出南山,北流,迳石碣东。柱侧刊云河南界。又有一碣,题言洛阳南界。碑柱相对,既无年月,竟不知何代所表也。其水又北流,注于汝水。
汝水又东与广成泽水合,水出狼皋山北泽中。安帝永初元年,以广成游猎地假与贫民。元初二年,邓太后临朝,邓骘兄弟辅政。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于时,马融以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材之用,无或可废,作《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右矕三涂,左枕嵩狱,面据衡阴,背箕王屋,浸以波、溠,演以荥、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神泉侧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桓帝延熹元年,校猎广成,遂幸函谷关。其水自泽东南流,迳温泉南,与温泉水合。温水数源,扬波于川左,泉上,华宇连荫,茨甍交拒,方塘石沼,错落其间,颐道者多归之。其水东南流,注广成泽水。泽水又东南入于汝水。汝水又东,得鲁水口。水上承阳人城东鲁公陂。城,古梁之阳人聚也,秦灭东周,徒其君于此。陂水东南流,合于涧水,水出北山,南流注之,又乱流,注于汝水。汝水之右,有霍阳聚。汝水迳其北,东合霍阳山水,水出南山,杜预曰:河南梁县有霍山者也。其水东北流,迳霍阳聚东,世谓之华浮城,非也。
《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侵梁及霍。服虔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二年,世祖遣征虏将军祭遵攻蛮中山贼张满,时,厌新、柏华馀贼合,攻得霍阳聚,即此。水又迳梁城西。按《春秋》:周小邑也,于战国为南梁矣。故《经》云,汝水迳其县北,俗谓之治城,非也,以北有注城故也。今置治城县,治霍阳山。水又东北流,注于汝水。
汝水又左合三里水,水北出梁县西北,而东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故{单心}狐聚也。
《地理志》云: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因乃县之。杜预曰:河南县西南有梁城,即是县也。水又东南,迳注城南。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
《史记》魏文侯三十二年,败秦于注者也。又与一水合,水发注城东坂下,东南流注三里水。三里水又乱流入于汝。
汝水又东迳成安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颍川郡有成安县,侯国也。《史记·建元以来功臣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鼎五年,校尉韩千秋击南越,死,封其子韩延年为成安侯。即此邑矣。世谓之白泉城,非也,俗谬耳。
汝水又东,为周公渡,藉承休之徽号,而有周公之嘉称也。
汝水又东,黄水注之。水出梁山,东南迳周承休县故城东,为承休水。县,故子南国也。汉武帝元鼎四年,幸洛阳,巡省豫州,观於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封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按《汲冢古文》谓卫将军文子为子南弥牟,其后有子南劲。
《纪年》: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并六国,魏最后灭。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而称君也。初元五年,为周承休邑。
《地理志》:侯国也,元帝置。元始二年,更曰郑公。王莽之嘉美也。故汝渡有周公之名,盖藉邑以纳称,世谓之黄城,水曰黄水,皆非也。其水又东南,迳白茅台东,又南迳梁瞿乡西,世谓之期城,非也。
按《后汉书》世祖自颍川往梁瞿乡,冯鲂先诣行所,即是邑也。水积为陂,世谓之黄陂。东转,迳其城南,东流,右合汝水。
△又东南过颍川郏县南。
汝水又东与张磨泉合,水发北阜,春夏水盛,则南注汝水。汝水又东,分为西长湖,湖水南北五十馀步,东西三百步。汝水又东,扈涧水北出大刘山,南迳木蓼堆东、郏城西,南流入于汝。
汝水又右,迤为湖。湖水南北八九十步,东西四五百步,俗谓之东长湖,湖水下入汝,古养水也,水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数泉俱发,东历永仁三堆南。又东迳沙川,世谓之沙水,历山符垒北,又东迳沙亭南,故养阴里也。
司马彪《郡国志》曰:襄城有养阴里。京相璠曰:在襄城郏县西南。养,水名也,俗以是水为沙水,故亦名之为沙城,非也。又城处水之阳,而以阴为称,更用惑焉。但流杂间居,裂溉互移,致令川渠异容,津途改状,故物望疑焉。又右会堇沟水,水出沛公垒西六十许步。盖汉祖入关,往征是由,故地擅斯目矣。其水东北注养,乱流注汝水也。汝水又迳郏县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楚令尹子瑕之所城也。━━滶水注之。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东南。流许慎云:水出南阳鲁阳,入父城,从水,敖声。吕忱《字林》亦言在鲁阳。滶水东入父城县,与桓水会。水出鲁阳北山,水有二源奇导于贾复城,合为一渎。迳贾复城北,复南击郾所筑也。俗语讹谬,谓之寡妇城,水曰寡妇水。此渎水有穷通,故有枯渠之称焉。其水东北流至父城县北,右注滶水,乱流又东北至郏,入汝。
汝水又东南,左合蓝水,水出阳翟县重领山,东南流,迳纪氏城西,有层台,谓之纪氏台。
《续汉书》曰:世祖车驾西征,盗贼群起。郏令冯鲂为贼延裒所攻,力屈。上诣纪氏,群贼自降。即是处,在郏城东北十馀里。其水又东南流,迳黄阜东,而南入汝水。
汝水又东南流,与白沟水合,水出夏亭城西,又南迳龙城西。城西北即摩陂也,纵广可一十五里。魏青龙元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摩陂曰龙陂,其城曰龙城,其水又南入于汝水。又东南与龙山水会,水出龙山龙溪,北流际父城县故城东。昔楚平王大城城父以居太子建,故杜预曰:即襄城之城父县也。冯异据之,以降世祖,用报巾车之恩也。其水又东北流,与二水合,俱出龙山,北流注之,又东北入于汝水。
汝水又东南,迳襄城县故城南。
王隐《晋书地道记》曰:楚灵王筑。
刘向《说苑》曰:襄城君始封之日,服翠衣,带玉佩,徙倚于流水之上,即是水也。楚大夫庄辛所说处。后乃县之。吕后元年,立孝惠后宫子义为侯国,王莽更名相成也。黄帝尝遇牧童于田野。故嵇叔夜赞曰:奇矣难测,襄城小童,倦游六合,来憩兹邦也。其城南对汜城,周襄王出郑居汜,即是此城也。
《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楚伐郑,涉汜而归。杜预曰:涉汝水于汜城下也。晋襄城郡治。京相璠曰:周襄王居之,故曰襄城也。今置关于其下。
汝水又东南流,迳西不羹城南。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楚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其畏我乎?
《东观汉记》曰:车骑马防以前参药,勤劳省闼,增封侯国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户,即此亭也。汝水又东南,迳繁邱城南,而东南出也。
△又东南,过定陵县北。
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馀步。
《春秋·襄公十六年》:晋伐楚,报杨梁之役。楚公子格及晋师战於湛阪,楚师败绩,遂侵方城之外。今水北悉忱翼山阜,于父城东南,湛水之北,山有长阪,盖即湛水以名阪,故有湛阪之名也。湛水又东南迳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阳县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杜预亦以是水为湛水矣。
《周礼》:荆州,其浸颍、湛。郑玄云未闻,盖偶有不照也。今考地则不乖其土,言水则有符经文矣。
汝水又东南,迳定陵县故城北。汉成帝元延三年,封侍中、卫尉淳于长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定城矣。
《东观汉记》曰:光武击王莽二公,还到汝水上,于涯,以手饮水,澡颊尘垢,谓傅俊曰:今日疲倦,诸君宁备也?即是水也。水右则滍水左入焉,左则百尺沟出矣。沟水夹岸层崇,亦谓之为百尺堤也。自定陵城北,通颍水于襄城县,颍盛则南播,汝泆则北注。沟之东有澄潭,号曰龙渊,在汝北四里许,南北百步,东西二百步,水至清深,常不耗竭,佳饶鱼笋,湖溢,则东注漷水矣。汝水又东南,昆水注之,水出鲁阳县唐山,东南流,迳昆阳县故城西。更始元年,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又驱诸犷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世祖以数千兵徼之阳关,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入昆阳。世祖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与十三骑出城南门,收兵于郾。寻、邑围城数十重,云车十馀丈,瞰临城中,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人负户而汲。王凤请降,不许。世祖帅营部俱进,频破之。乘胜,以敢死三千人,径冲寻、邑兵,败其中坚于是水之上,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会大雷风,屋瓦皆飞,莽兵大溃。昆水又屈迳其城南,世祖建武中,封侍中傅俊为侯国。故《后汉·郡国志》有昆阳县,盖藉水以氏县也。昆水又东,迳定陵城南,又东,注汝水。汝水又东南,迳奇頟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汶水出焉,世亦谓之大濦水。
《尔雅》曰:河其雍,汝有汶。然则汶者,汝别也。故其下夹水之邑,犹流汝阳之名,是或汶、濦之声相近矣,亦或下合濦、颍,兼统厥称耳。
△又东南,过郾县北。
汝水迳奇頟城西,东南流,其城衿带两水,侧背双流。
汝水又东南流,迳郾县故城北,故魏下邑也。
《史记》:楚昭阳伐魏,取郾,是也。汝水又东,得醴水口,水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山海经》云衡山也。郭景纯以为南岳,非也。
马融《广城颂》曰:面据衡阴,指谓是山,在雉县界,故世谓之雉衡山。依《山海经》:不言有水。然醴水东流,历唐山下,即高凤所隐之山也。醴水又东南,与皋水合,水发皋山。郭景纯言,或作章山,东流注于醴水。醴水又东南,迳唐城北。南入城,而西流出城。城盖因山以即称矣。醴水又屈而东南流,迳叶县故城北,《春秋·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者也。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字。
唐勒《奏土论》曰:我是楚也,世霸南土,自越以至页垂,弘境万里,故号曰万城也。
余按《春秋》:屈完之在召陵,对齐侯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杜预曰:方城,山名也,在叶南,未详孰是。楚惠王以封诸梁子高,号曰叶公,城即子高之故邑也。叶公好龙,神龙下之。河东王乔者,为叶令,每月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支舄。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民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欲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吏民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是以于氏书之于神化。醴水又迳其城东,与烧车水合,水西出苦菜山,东流侧叶城南,而下注醴水。醴水又东,迳叶公庙北。庙前有《叶公子高诸梁碑》。旧秦、汉之世,庙道有双阙、几筵。黄巾之乱,残毁颓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修饰旧宇。后长汝南陈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字破落,遗文殆存,事见其碑。醴水又东,与叶西陂水会。县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谓楚国方城以为城者也。山有涌泉,北流,畜之以为陂,陂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东,迳叶城南,而东北,注醴水。醴水又东,注页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并诸梁之所堨也。陂水又东,迳潕阳县故城北。又东迳定陵城南,东与芹沟水合。其水导源叶县,东迳潕阳城北,又东,迳定陵县南,又东南流注醴。其水迳流昆、醴之间,缠络四县之中,疑即吕忱所谓涀水也。今于定陵更无别水,惟是水可当之。醴水东迳郾县故城南,左入汝。
《山海经》曰:醴水东流注于涀水也。汝水又东南流,迳邓城西,《春秋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者也。
汝水又东南流,潕水注之。
△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
汝南郡,楚之别也。汉高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汶。县故蔡国,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于蔡。
《世本》曰: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称上。
《竹书纪年》曰: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者也。永初元年,安帝封邓骘为侯国。汝水又东,迳悬瓠城北。王智深云:汝南太守周矜起义於悬瓠者,是矣。今豫州刺史汝南郡治。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耆彦云:城北名马湾,中有地数顷,上有栗园,栗小,殊不并固安之实也。然岁贡三百石,以充天府。水渚,即栗州也。树木高茂,望若屯云积气矣。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间敞,牧宰及英彦,多所游薄。其城上西北隅,高祖以太和中幸悬瓠,平南王肃起高台于小城,建层楼于隅阿,下际水湄,降眺栗渚,左右列榭,四周参差竞跱,奇为佳观也。
△又东南,过平舆县南。
溱水出浮石领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东南迳朗陵县故城西,应劭曰:西南有朗陵山,县以氏焉。世祖建武中,封城门校尉臧宫为侯国也。溱水又南屈迳其县南,又东北,迳北宜春县故城北,王莽更名之为宣孱也。豫章有宜春,故加北矣。元初三年,安帝封后父侍中阎畅为侯国。溱水又东北,迳马香城北,又东北,入汝。
汝水又东南,迳平舆县南,安成县故城北,王莽更名至成也。汉武帝元光六年,封长沙定王子刘苍为侯国矣。
汝水又东南,汶水注之,水首受慎水于慎阳县故城南陂。陂水两分,一水自陂北,绕慎阳城四周城堑。颍川荀淑遇县人黄叔度于逆旅,与语移日,曰:子,吾师表也。范晔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得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疵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得而称乎?堑水又自渎东北流,注北陂,一水自陂东北流,积为同陂。陂水又东北,又结而为陂,世谓之窖陂。陂水上承慎阳县北陂,东北流,积而为土陂。陂水又东为窖陂。陂水又东南流,注壁陂。陂水又东北为太陂。陂水又东,入汝。
汝水又东南,迳平陵亭北,又东南,迳阳遂乡北。
汝水又东,迳栎亭北。
《春秋》之棘栎也。杜预曰: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今城在新蔡故城西北,城北半沦水。
汝水又东南,迳新蔡县故城南。昔管、蔡间王室,放蔡叔而迁之。其子胡,能率德易行。周公举之为鲁卿士,以见于王。王命之以蔡,申吕地也,以奉叔度
祀,是为蔡仲矣。宋忠曰:故名其地为新蔡。王莽所为新迁者也。世祖建武二十八年,封吴国为侯国。
《汝南先贤传》曰:新蔡郑敬,字次都,为郡功曹。都尉高懿厅事前,有槐树,白露类甘露者。懿问掾属,皆言是甘露。敬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树汁耳。懿不悦,托疾而去。
汝水又东南,左会澺水。水上承汝水别流于奇頟城东,东南流为练沟,迳邵陵县西,东南流注,至上蔡西冈北,为黄陵陂。陂水东流,于上蔡冈东为蔡塘。又东迳平与县故城南,为澺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
《春秋·定公四年》:蔡灭沈,以沈子嘉归。后,楚以为县。
《史记》曰:秦将李信攻平与,败之者也。建武三十年,世祖封铫统为侯国。本汝南郡治。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壶郡市,长房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骨谢怀灵,无会而返。虽能役使鬼神,而终同物化。城南里馀有神庙,世谓之张明府祠,水旱之不节,则祷之。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复寻。《碑》侧有小石函。
按《桂阳先贤画赞》:临武张熹,字季智,为平与令。时天大旱,熹躬祷雩,未获嘉应,乃积柴自焚。主簿侯崇,小史张化,从熹焚焉。火既燎,天灵感应,即澍雨。此熹自焚处也。澺水又东南,左迤为葛陂。陂方数十里。水物含灵,多所苞育,昔费长房投杖于陂而龙变所在也,又劾东海君于是陂矢。陂水东出为鮦水,俗谓之三丈陂,亦曰三严水。水迳鮦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鮦水之阳。汉明帝永平中,封卫尉阴兴子庆为侯国也。县有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封安成侯铫丹为侯国。城之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王琴,城北祝社里下,土中得公鼎,曰楚武王,是知武王隧也。鮦陂东注为富水,水积之处,谓之陂塘,津渠交络,枝布川隰矣。澺水自葛陂东南,迳新蔡县故城东,而东南流注于汝水。又东南迳下桑里,左迤为横塘陂,又东为北青陂者也。汝水又东南,迳壶邱城北,故陈地。
《春秋左传·文公九年》:楚侵陈,克壶邱,以其服于晋,是也。汝水又东,与青陂合,水上承慎水于慎阳县之上慎陂,左沟北注马城陂,陂西有黄邱亭。陂水又东,迳新息亭北,又东为绸陂。陂水又东,迳新息县,结为墙陂。陂水又东,迳遂乡东南,而为壁陂。又东为青陂,陂东对大吕亭。
《春秋外传》曰:当成周时,南有荆蛮、申、吕,姜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吕亭,故此称大也。侧陂南有青陂庙,庙前有陂,汉灵帝建宁三年,新蔡长河南缑氏李言上请修复青陂。司徒臣训、尚书臣袭。奏可洛阳宫,于青陂东塘南树碑。碑称青陂在县坤地。源起桐伯淮川,别流入于潺湲。迳新息墙陂,衍入褒信界,灌溉五百馀顷。陂水又东,分为二水,一水南入淮,一水南东迳白亭北,又东,迳吴城南。
《史记》:楚惠王二年,子西召太子建之子胜于吴,胜入居之,故曰吴城也。又东北屈迳壶邱东,而北流注于汝水,世谓之薄溪水。汝水又东,迳褒信县故城北,而东注矣。
△又东至原鹿县。
汝水又东南迳县故城西。杜预《释地》曰:汝阴有原鹿县也。
△南入于淮。
所谓汝口,侧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会也。
(共40頁)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