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赤壁赋<1> |
〔宋〕苏轼
|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8>;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9>。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0>。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1>”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3>。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14>”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5>’,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1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1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9>;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1>”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2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2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25>。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6>。”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27>。肴核既尽,杯盘狼藉<2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9>。
【注释】
<1>
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报。
<2>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月满为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3> 徐:舒缓地。 兴:起,作。
<4> 属(zhǔ 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
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5>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6>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7> 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凌:越过。
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
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8> 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 冯虚:凭空,凌空。 冯:通“凭”。冯,繁体为“馮”,即“凴”之简略。 虚:太空。 御:驾御。
<9> 遗世:遗弃尘世。 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 登仙:登上仙境。
<10>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1> 桂棹(zhào 赵)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人。
<12>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13>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嫠(lí
离)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14> 愀(qiǎo 巧)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15> 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16>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缪:通“缭(liǎo
了)”,盘绕。 郁:茂盛的样子。
<17> 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
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 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
<18>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
师)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19> 侣:以……为友,这里为意动用法。 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篇)舟:小舟。 匏樽:酒葫芦。
<20> 寄:寓托。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21>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突然,骤然。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22>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苏教版)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 斯:此,指水。
<23>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 消长:增减。
<24> 曾:竟然。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25> 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zàng 杖):无穷无尽的宝藏。
<26> 共适:共同有所适从。“适”,另作“食”。
<27> 洗盏:清洗杯盏。 更酌:再次饮酒。
<28> 肴核:荤菜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凌乱。
<29> 枕藉:相互枕着睡觉。 既白:指已经亮了。 既:已经。
--- 相关资料 ---
宋·苏轼 (768-824)
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汉族。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注: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