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散文杂说选汇 >> 蓝田县丞厅壁记


   

蓝田县丞厅壁记

 〔唐〕韩愈
  

〔唐〕韩愈 撰 译注/繁星 根据《古逸丛书》整理编校
 

  丞之职,所以贰令<1>,于一邑无所不当问<2>。其下主薄、尉乃有分职<3>。丞位高而偪<4>,例以嫌不可否事<5>。文书行<6>,吏抱成案诣丞<7>,卷其前<8>,钳以左手<9>,右手摘纸尾<10>,雁鹜行以进<11>,平立睨丞曰<12>:“当署。<13>”丞涉笔占位<14>,署惟谨<15>,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16>,漫不知何事<17>。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18>。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19>。丞之设,岂端使然哉<20>?

  博陵崔斯立<21>,种学绩文,以蓄其有<22>,泓涵演迤<23>,日大以肆<24>。贞元初<25>,挟其能战艺于京师<26>,再进再屈千人<27>。元和初<28>,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29>,再转而为丞兹邑<30>。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31>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32>则尽枿去牙角<33>,一蹑故迹<34>,破崖岸而为之<35>。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36>。斯立易桷与瓦<37>,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38>。庭有老槐四行,南墙钜竹千梃<39>,俨立若相持<40>。水循除鸣<41>。斯立痛扫溉<42>,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43>。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44>。”

  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45>。


  【译注】

  <1>“丞之职,所以贰令”:所以,即“之所以”。 贰:第二个,副的。 此意为“贰于”“次于”,可译为“……第二”。 令:县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县称为畿县(蓝田即为畿县),置令一人,丞一人。 此句:县丞之职之所以被称为县令第二。 <2>邑:旧时县的别称。 无所不:没有不。 当:该当。 问:过问。 此句:(因其)于一县当中没有不该当过问之事。 <3>主薄:主要掌管地方人事、户籍的职位; 尉:尉吏。此为县邑中武职官吏,担当地方治安防护。 此句:其职位之下的主簿、尉吏均各有分工。 <4>丞位:县丞的地位。 偪:同“逼”,逼近、接近(指接近县令职位)。 此句:县丞的权势仅次于县令。 <5>例:常例,惯例,照例。 嫌:嫌疑,此指避嫌。 否:否定,此指下决论、主事。 此句:(却)照例为避嫌越权而不能主事。<6>“文书行”:此说县里发行官文的时候。 <7>“吏抱成案诣丞”:吏,差吏; 成案:定案,决定了的文案、文件; 诣:至,来见。 <8>“卷其前”:卷着行文前面的部分。 <9>“钳以左手”:(并)用左手把住、把持住。 钳,钳持。 <10>“右手摘纸尾”:(以)右手拽出行文的边尾。 摘:摘取,摘出;此意为用手拿捏出、拽出。从动作上便已示意县丞,仅为签字而来。 <11>“雁鹜行以进”:如雁骛(鸭子)一般纷纷进来。雁骛,喻多。“以”,为倒装,此表示“以……般的样子”。此句夸张而又形象地表明,上下根本没有把县丞当作一回事,这里不过是公事中走形式的一个节点。 <12>“平立睨丞曰”:直身看着县丞说。 平立:直身而立;显示在县丞面前没有尊卑之分。封建等级制社会,下级在上级长官面前应略显躬身以示尊重。 睨:视,看着。在此非斜视之意。

  <13>“当署”:意为:“该当你签个名字”。 署:签署,签字。 <14>“丞涉笔占位”:县丞在自己名位填上名字。 涉笔:动笔、操笔。 <15>“署惟谨”:签名时还很恭谨。 惟:犹,还。 谨:谨慎,恭谨。 <16>“得”:俗语意为“行了”。 “则退,不敢略省”:然后退身,不敢略加审视。 “省”:审视,详查。 <17>“漫不知何事”:全然不知行文为何事。 漫:都,全。 <18>“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官位虽高,势力却在主薄、尉吏之下。 <19>“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此句为:常被民间谚语所挖苦、轻慢的,必是县丞,甚至于被用来相互嘲讽、诋毁。 谚,民间谚语。 数,数落,挖苦。 慢:轻慢。 必曰:此处意为“必定是”“必然是”“必是”,或它文中另有“必然说是”的意思,是古文言中常用的词汇。于此不得直接译为“必定说”。 訾謷(zī áo):贬低、诋毁。 <20>“丞之设,岂端使然哉”句:设置县丞一职,难道是本该使其如此吗? 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加重了语气的“是”的反问。相当于“难道是”“怎么是”或“岂是”“怎是”。 端:《字汇》:首也,始也。此指“端原”,引申“本该”。使然:使其如此,使它变得这样。

  <21>“博陵崔斯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22>“种学绩文”:意为:像播种一样苦学,像织锦那样写作文章。可简译成:苦学勤作。 绩:此意同“织”。又作“种学织文”。 “以蓄其有”:以积累其实力。 <23>“泓涵演迤hónɡ hán yǎn yǐ”:泓涵:水深广貌。比喻学问蓄养深厚。 演迤:《释名·释言语》:演,延也,言蔓延而广也。 迤:延伸。 演迤,即延展、延展连绵。 《明史·宋濂传》:“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24>“日大以肆”句:日益博大,以至随心所欲、随意发挥。 肆:恣肆,任意。 ○“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之句意为:他苦学勤作,以积累自己的实力;其才学畜养深厚、延展连绵,日益博大精深以至于可随意发挥。 <25>贞元初: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785—805年。 <26>“挟其能战艺于京师”:挟其能:怀藏其才能。 战艺:竞试文章技艺。 京师:京城、国都。 <27>“再进再屈千人”:崔斯立于贞元四年登进士第,六年中博学宏词科。 再进:两次进考。 再:两次,第二次。 再屈千人:两次使千人之众折服。 屈:此为“使屈服”,“使折服”。

  <28>“元和初”: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年。 <29>“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以:因。 大理寺: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 评事:大理寺中担任详断案情的职务。 言得失:言语过失。“得失”在此特指“过失”。如《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潘则与杖。”故在此不得将“言得失”直接译为“说了有关……得失的话”,译为“上疏论朝政得失”也是牵强。 黜官:被贬官、免职。 此句应译为:因任职前大理评事时言语过失而被免职。 <30>“再转而为丞兹邑”:又转职为县丞到此县。 再:又。 兹:此,这个。 邑:县邑。 <31>此句意为:刚来时,感叹说:官职并无卑贱,怕的是你的才能不足以称职。 顾:考虑,顾虑。 材:才能。 塞:此处意为“满足”“胜任”。 <32>此句意为:当他什么也说不得也做不得的时候,又感叹道:“县丞啊,县丞,我不辜负你这个职位,你却辜负了我!” 既:到了,经受了,蒙受了。表示已经发生的意思,相当于外语中的“完成时”语态词汇。 <33>“则尽枿去牙角”:于是完全磨去锋芒棱角。 枿niè:同蘖,伐木后余生的枝杈。枿去,即像去掉这些余生的枝杈一样去掉“牙角”。 牙角:喻锋芒。 <34>“一蹑故迹”:一概循照旧例。 蹑:蹈,行,追随。 <35>“破崖岸而为之”:崖岸:矜庄,孤高。 此句意为:放弃自己以往矜持和孤傲的性格来做这个县丞。

  <36>“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意为:县丞办公的厅室(墙壁)原来有一篇题记,因房屋坏漏污损已不可读。 <37>“斯立易桷与瓦”:桷( jué 音厥):方形的椽子,通指房的椽子。 易:更换。 此句意为:崔斯立更换了厅室的椽子和屋瓦。 <38>“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墁 màn:涂抹,粉刷,粉饰。 治:治理,修缮。 悉:全数,全部。 此句:粉刷修缮了墙壁,全数写上前任县丞的名姓。 <39>“庭有老槐四行,南墙钜竹千梃”:庭:庭院。 钜:高大,同“巨”。 梃:竿状物的计量单位,相当于“杆”“支”。 <40>“俨立若相持”:俨:俨然,庄然,庄重。《礼记·曲礼》:“俨若思。”又《论语》:“望之俨然。” 相持:(有人在)相与扶持、把持。 此句:俨然挺立若有人在相与把持。 <41>“水
循除鸣”:guóguó 音国<图片字>,象声词,水声。 循:沿着。 除:这里指台阶。 此句:水潺潺循着台阶而鸣淌。 <42>斯立痛扫溉:痛:尽力、努力。 溉:洗,洗涤。 此句意为:县丞崔斯立努力做了一番洒扫。 <43>“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对树二松”,即“对着两颗松树”。分装句,文言常用句法。如“屋数楹,梅百树”“凌空九霄”等。很多人将“对树二松”译成“对称地栽种了两棵松树”,实属于低级错误。 日:每日。 吟哦:吟咏。 其间:指庭院。 此句:面对着两颗松树,每日吟咏在庭院之间。 <44>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辄:则。 余:我。 子:尊称对方。 姑:姑且,暂且。 此句意为:有人来问,则回答说:我正有公事,你暂且离去。

  <45>考功郎中:官名,属吏部,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知制诰:官名,负责起草皇帝行下的诏敕策命,一般由中书省舍人担任。韩愈是以考功郎中兼知制诰。


  【解题】

  这是一篇针砭时弊的短文札记。主要通过描述县丞有职无权、形同虚设一事,尖刻讥讽了当时官场揽权独断的风气,并为那些有才学却无用武之地的人们抒发不平。

  【附注】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办公处所,常常有“壁记”,叙述官署的创置、官秩的确定以及官员的迁授始末等,刻在壁间。后来地方官署也起而效法。写壁记的目的在于使后任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前任的情况,所以一般都写得比较平实详细。韩愈的这篇壁记却与一般的壁记不同。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县丞一职,有职无权,形同虚设,还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气,使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居此亦无所作为,并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种种境遇为例尽情刻画,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韩愈代崔斯立发出不平之鸣,以期引起朝廷对这类事情的注意。蓝田县,唐代属中道京兆府,今属陕西西安市。崔斯立于元和十年(815年)任蓝田县丞,当时韩愈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诰,本文即作于此年。



  --- 相关资料 ---

  唐·韩愈 (768-824)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官吏部侍郎,因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早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七岁读书,十三岁能文,少年时期就研究古训,关心政治。二十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二十五岁考中进士后,又三试博学鸿词于礼部都未入选。唐德宗贞元十一年(西元七九五),韩愈年二十八岁时,曾三上宰相书求仕进,都未得到答覆,不得不在同年五月离开长安,二十九岁后,曾先后在汴州董晋,徐州长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三十五岁被擢为四门博士,次年任监察御史,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宽民徭役,除民租赋,指斥朝政,被贬为连州阳山令。宪宗即位(元和元年,即八○六年),获赦回京,任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八一七),韩愈五十岁,随宰相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军,任行军司马,平乱有功,被升任为刑部待郎。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愈年五十二岁,宪宗迎佛骨入大内,愈一生排斥佛老,上表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县)刺吏,后又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县)。穆宗即位(八二一),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职。长庆四年(八二四)敬宗即位,同年十二月韩愈在京师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