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伯与海若 |
〔春秋〕庄子
|
译注/繁星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4>,望洋向若而叹曰<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8>,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3>。今尔出于崖涘<14>,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15>。
【注释】
本文节选于《庄子·秋水》篇开头部分。 河伯:河神。 海若:海神。
<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秋水:秋汛。 时至:随着时令而至。 河:指黄河,大河。
<2>“涇流” 河流宽度。
涘(sì音俟):岸(笼统而言)。 渚(zhǔ音诸):河岸洲滩,又作水中小洲。 间(jiàn音箭):间隔。 兩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馬:间隔两岸洲滩悬崖相望,分不清牛马。
<3>“自喜”:沾沾自喜。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自己这里。
<4>“始旋其面目”── 始:适才,才开始。 旋:掉转。
<5>“望洋”── 洋,《龙龛手鉴》注:“水流盛大貌。” 《字汇》注:“澜也。”
《正字通》注:“海中狂澜也。庄子: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汇音宝鉴》注:“盛大澜也。”当代典注:海洋,一望无际之海。这里指浩瀚的北海。又【山海经】:“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有些书籍中,把“望洋”注释为“仰视状”,将其“洋”解释为“仰”,我不知其所云也。 向若:向着海若,即向着海神。
<6>“野语”:俗语。
道:其实此“道”非指普通道理之“道”,但可以权且解释为“道理”。百:以虚量数词解释成“许多”,并不确切,还以解释为“上百个”为妥。“以为莫己若”:以为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就是在说我啊”的意思。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引导助词,可译为:而且、又。
“尝”:曾。“尝闻”:常听说。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而轻……,并列关系。这是古人常用的形容词倒置的动宾结构语句,即:以为……少,以为……轻。 者:这样的人。 本句:“我又曾听说有觉得孔子见识不多而伯夷之义不足道的人,起初我不相信。”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难穷:难以穷尽。 本句:今天我看到了你的浩瀚无际。
<9>“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祸患,灾难。 本句:我若不来到你的门下可就坏了。
<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深明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理。 本句:我将长时间为见识深广的人所嗤笑。 此句自惭于之前的“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1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语于海:谈及海。 者:语气助词,有“这件事”之意。 拘:局限。 虚:同“墟”,指场所、处所、区域。 本句:对于井中之蛙不能谈及大海,因其受到处所的拘束。
<1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笃(dù音杜):固守,恪守。 时:季节。 本句:对于夏天昆虫不能谈及冰雪,因其受到季节的禁锢。
<13>“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曲士:唱曲之人。 道:深奥的哲理。 教:所学。 本句:对于乡曲之士不能谈及大道之理,因其受到所学的局限。
<14>“今尔出于崖涘”── 崖涘:悬崖、河岸。 本句:今天你从悬崖河岸之间走出来。
<15>“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
乃知:方知。 丑:这里意指浅陋。 本句:游览于大海,方懂得你自己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及大道之理了。
再习《庄子·秋水》中《河伯与海若》之篇段,不禁亦生望洋兴叹之感。自惭浅陋,吾又何尝不见笑于大方之家?
〔繁星 2007.07.07 注释〕
--- 相关资料 ----
◇
庄子三十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