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势 隶势 笔论 九势 |
〔东汉〕蔡邕 撰
|
繁星读书网整理编辑
篆势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龙跃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冰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杪者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岐岐翾翾。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挥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懿,蕴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
隶势
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厥用既行,体象有度。奂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虡设张,庭燎飞烟。崭嵓崔嵯,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诞,不可胜原。研桑所不能计,宰赐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岂体大之难睹?将秘奥之不传?聊佇思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
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国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 附人物资料
---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东汉陈留郡圉人(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才女蔡文姬之父。博学多识,精通辞章乐律,并善书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其为“蔡中郎”。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乡里,避难江南十二年。献帝时董卓掌权,强召蔡邕出仕,署任为祭酒。因甚得董卓赏识,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亦被下狱,不久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悉数赠与王粲。《隋书·经籍志》载《蔡邕集》12卷(梁20卷,录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清人严可均辑录《全后汉文》中对其著作亦多有收录。蔡邕生前所著诗赋颇多,可惜散佚殆尽,今日可见已寥寥无几。
有传载曰: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