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子夜卷宗 >> 子夜文集 >> 东北近代史之沧海一粟──王瑞华


  
  

 

东北近代史之沧海一粟──王瑞华


文/繁星 2010年12月02日
  

 
  王瑞华,字颦忱,1891年出生于奉天省锦西县连山(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其家境殷实,在清末是拥有良田千余亩、房屋百余间的大户人家。其祖父王懿,是清末武进士,曾任天津卫四品衔守备。其父王子雅,二十世纪初是著名的辽西义和团运动领导者,曾率领民众火烧连山洋人天主教堂并杀死两名神甫。据史料记载,清朝官府在洋人的威逼下逮捕了王子雅,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十月二十三日,于锦州府将其处死。王瑞华有个兄弟叫王瑞珍,曾任丰镇县(今属内蒙古)县长,后情不得其详。

  关于清朝官府处理王子雅火烧天主教堂、杀死神甫一事,笔者母亲曾多次回忆过从父祖辈们那里听到的一段往事:

  当时清朝廷还派了钦差特使督办,并通辑了王子雅的家人及子女。因当地百姓对洋人在中国的嚣张极为痛恨,于是对王家给予了极大同情,甚至一些人还冒着受牵连被杀头的危险暗中携助王家逃亡。其中,母亲的娘家人就曾帮助王子雅的儿子王瑞华逃过一劫。

  事发时,王瑞华刚刚十来岁。在官府对王家实施抓捕时,由于得到好心人的预先通报,王家人开始四散隐藏。此刻,王瑞华趁夜逃到了奶娘家。王瑞华的奶娘家,即笔者母亲的祖父李明歧(绰号李老明)家。王瑞华于慌张中敲开奶娘家大门,说明来由后,立刻被拖上炕,藏到孩子们被窝的脚底下。衙役们明火执仗、挨家挨户地搜了进来,当看见炕上睡着的没有要找的人面孔,便离去了。到了白天,王瑞华便被转藏到地窖里避难。此后,李家又携助王瑞华与家人见面,悄悄地逃往宁远州城(即明代的宁远,今日的兴城)隐居。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政府之后,居住于兴城北街的王家身世才渐渐被人知晓。如今的兴城人,不知是否曾从老人们那里听到过城里“北王家”的故事。王瑞华便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王瑞华青年时期,入读于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即第二期学员。1917年3月,时年二十四岁的王瑞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即第五期步兵学员。1919年1月毕业后分派到皖系军中任职,后返回东北,于奉系张作霖军中任少尉营附。其此后履历如下:

  1923年12月升中尉加上尉衔,因得到张学良青睐,直升任第六旅(旅长郭松岭)第二十五团(团长范浦江)中校团附。1924年升任东北教导队(队长张学良)上校队附。1925年郭松龄反奉(即民间称为“吃老张打老张”的“郭鬼子反奉”),该教导队改编为补充第四旅,王瑞华升任少将旅长,并奉命参与了对“反奉”征战,旋改番号为第三、四方面军(总司令张学良、韩麟春)第九军(军长高维岳)第二十七补充旅,仍任少将旅长。1926年10月,又兼任口北(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也叫口外)镇守使,1927年兼任东北军士教导队中将队附,同年5月升任第八军(军长万福麟)中将副军长兼任暂编第二十四师师长。1930年9月任东北讲武堂(监督为张学良)中将教育长,次年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警务处处长,同年“九·一八”事变后兼任第二十八旅旅长。1932年1月30日兼任哈尔滨戒严司令部(司令赵金麟)副司令。

  由上诉升迁履历,可见王瑞华实为张氏父子倚重的东北军干才。张学良子承父业后,第一次检阅东北军部队时,即择选王瑞华为自己的亲随陪阅官。

  日寇入侵东北三省,挟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王瑞华的人生也因而出现了转折,其军旅业绩也自从参加了哈尔滨保卫战之后黯然失色。做为旧军阀出身的职业军人,能具有可贵的民族英雄精神的也许并不多,况且这次保卫战本就违背国民党中央的“不抵抗”政令。历史上,总有某些人物,最终在大浪淘沙中沦为弃子。哈尔滨保卫战失败之后,王瑞华离开军界,在哈尔滨极乐寺入为居士。后来,日本人为利用其名声辖制百姓,胁迫其出山任职。1935年,出任伪盖平县县长,1937年后调任锦州省民政厅厅长,1942年改任锦州省长。此期间,他仍然手持佛珠,中国人看了啼笑皆非,日本人也对他无可奈何。

  王瑞华的后期历史颇有异议,也许是个谜。但他从来不愿伤害百姓的这一点,为人首肯。其担任伪职省长期间,时常下去微服私访,甚至出来为百姓说话,这于当时亦人所共知。有一次,几个伪满警察在街巷间盘问一个卖米的农民,并欲以“经济犯”罪名没收货物,还要拘人过衙。此时正被路过的王瑞华所见,于是上前劝道:“他一个农民,把舍不得吃的这点粮米拿来换钱,何罪之有啊?”当蛮横的警察对他放刁时,他厉声喝道:“打电话,叫你们局长来!”这些警察立刻傻了眼。他们的局长赶来后,连连鞠躬道歉,并灰溜溜地带着属下走了。(这一传说,在老一辈那里有多个版本。)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作为伪满锦州省长的王瑞华曾被东北民主联军逮捕,但不久即被释放。解放战争时期,王瑞华曾多次帮助中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解放后,王瑞华一直于锦州安居晚年。1960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另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王瑞华的女儿──王兰芬,中共地下党党员,化名:王新。

  王新的童年是在兴城古城里度过的,后来因父亲在沈阳、哈尔滨担任军职,便随迁于沈阳、哈尔滨就读。“九·一八”后,其父虑于时局混乱,把她送到天津的亲戚家居住。1936年暑假,她考入河北省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其间,她接受了进步思想,并摆脱了旧家庭的束缚,走上了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道路,十五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平津沦陷,王新留在天津,继续在学生中开展地下工作,并与中共北方局保持着联系。1938年夏,她向组织要求去根据地参加抗日。不久,和王新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张洁清(彭真夫人)通知她到河北省南宫县抗大分校学习,与她接头的人即时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姚依林给她布置了新的工作任务:为掩护秘密电台,要和一个从未谋面的男子假扮夫妻,在天津英租界“伊甸园”建立一个伪装的“家庭”。那名男子,即王光美四哥──王光杰。而王新与王光杰的这段秘密地下战线情景,较类似于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描述的那样,但他们还不是该部电影取材的原型。

  人一生之命运,其实本无定数。同样是一位匆匆过客的王瑞华,自是史海一粟,虽然没有创下什么能震撼后人的声誉,但总有掠影昔日烟云者为之一声感叹。

  〔文/繁星 2010.12.02〕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