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子夜卷宗 >> 子夜文集 >> 《资治通鉴》摘译:谷永说汉成帝


 
 
 

《资治通鉴》摘译

谷永说汉成帝


原著/〔西汉〕司马光 译注/繁星 2017年04月24日 繁星读书网

 
  【原文】

  是时,上以无继嗣,颇好鬼神、方术之属,上书言祭祀方术得待诏者甚众,祠祭费用颇多①。谷永说上曰②:“臣闻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③。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④。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黄冶变化之术者,皆奸人惑众⑤!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⑥。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⑦。是以明王距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⑧。昔秦始皇使徐福发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术穷诈得,诛夷伏辜⑨。唯陛下距绝此类,毋令奸人有以窥朝者!⑩”

  上善其言。

  【译文】

  当时,汉成帝由于未能生育儿女,很是拿鬼神、方术之类学说当回事,给皇帝上书谈祭祀、方术之事而等待召见的人甚多,祠庙祭祀的费用也相当的大。光禄大夫谷永在劝说皇上的奏文中道:“臣听说,明白于‘天地之性,惟人为贵’的道理,就不可受到神怪之说的迷惑;知道“唯人万物之灵”的道理,就不可被异类之说所蒙蔽。那些背逆仁义正道而行的人,不尊从《五经》的法理之言,而盛谈稀奇古怪的鬼神故事,广泛推崇祭祀方术,乞求获报于无福可言的祠庙。至于讲什么世上有仙人,服食长生不老之药,飘身飞升,以及炼丹砂化变黄金之术,全都是奸邪之人在迷惑民众!他们挟带着邪门歪道,怀藏着弄虚作假的欺诈之心,以欺蒙当世君主。听他们说的,滔滔不绝于耳,好像是可遇可求一般;若求起真来,却渺渺茫茫如捕风捉影,终究什么也得不到。因而对于神鬼之事,明智之君拒而不听,圣人避而不谈。昔日,秦始皇派徐福载运童男童女到东海求神采药,徐福趁机逃去不再回来,致天下人怨恨。汉朝兴建后,新垣平、齐人李少翁、公孙卿、栾大等人,都因为欺诈牟利的鬼把戏玩不下去了,遭到诛杀或治罪。希望陛下拒绝此类玩弄虚妄之说的人,勿使奸邪之人借机获取刺探朝廷的机会。”

  皇上赞同谷永的建议。

  【注释】

  此文摘录于《资治通鉴》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标题为译注者自拟。
  ①上:特指皇上。 继嗣:此指子女。 颇:较为,很是,相当的。 方术:方士求仙、炼丹之术。 待诏:等待皇上诏命,等待召见。
  ②谷永:原为凉州刺史。汉成帝永始二年,到京师述职时,在皇太后、皇舅的支持下用激烈的言辞给皇上进言,第二年谷永被召做太中大夫,升任光禄大夫,加官给事中。 说[shuì]:劝说。
  ③天地之性:此指天地间造化之理,即大自然之理,非独指天、地的各自特性。谷永在此想表达的,是孔子说的那句:“天地之性,惟人为贵。(《孝经·圣治》章第九)”因为当时朝廷内包括皇上在内的文人都知道这句话,所以谷永没必要把原话说全,而今人则不同,翻译时不说全,人们就不容易理解。
   万物之情:此指世间万物的情况。谷永在此想表达的,是《尚书·泰誓上》中的那句:“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世间万物之中唯有人是最有灵性的。 罔[wǎng]:通“惘”,迷惑,蒙蔽。
  ④诸:众,许多。此指“诸多……人”、“那些……人”。《五经》:儒家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广崇:到处推崇,广泛推崇。
  ⑤及:及至,至于。 遥:远。另有释义为“飘飖”;兴:起。轻举:轻身飞升。意为成仙得道之后会飘身飞升。
  ⑥左道:非正道,邪门歪道。古以左为非正。 诈伪:欺诈、作伪。 欺罔:欺蒙,蒙骗。 世主:当世君主。
  ⑦洋洋:意同“滔滔”,喻言语之多。 若将:若,如同、好像;将,助词。 荡荡:空空。 系[]:拴系,捆扎。 景[yǐng]:同“影”。
  ⑧是以:因而,所以。 明王:圣明的君王。 距:远而距之。意为不靠近、不接受。又同“拒”,下面的“距绝”,即“拒绝”。绝:断绝,隔绝,避开。 圣人绝而不语:说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怪异之力及乱七八糟的鬼神之事。所谓“怪力”,用今人话说,即超自然之力。有人将“怪力乱神”分拆作四个概念释义,不正确。
  ⑨新垣平:西汉文帝时方士,自称有“望气”预见之功,深得汉文帝封赏,后被人揭穿骗局,被诛灭三族。 少翁:即李少翁,齐地淄博人,自称会召唤鬼神、驱赶恶鬼,被汉武帝封为文成将军,后因作假被识破,处死。 公孙卿:齐地人,西汉武帝时方士,自称见到了神仙。以神人大脚印来哄骗汉武帝,险些被杀。 栾大:西汉武帝时方士,身材高大俊美,与李少翁拜同一个老师学习方术。经过乐成侯丁义推荐,汉武帝以为能通神,封他为乐通侯,佩六印,贵振天下。后因方术用尽,没有什么效验,被汉武帝杀掉。推荐人乐成侯丁义也被处死,除国。
  ⑩唯:想,希望。 距绝:即拒绝。 者:语气词。


  【译注随笔】

  处于民智尚还蒙钝的古代,不知雷电为何物,暧昧于日月盈亏及四季变化之理,更以为陨星、地震、瘟疫、生死等现象是天人之间感应、是冥冥中安排的事,因而人们往往容易受到鬼神之说的困惑。后人沿袭前人的朦胧之说,又无不夹杂自己的或是好事之徒的附会与杜撰,就演绎出了一脉鬼神文化。然而,古代的奴隶制社会或封建制社会的上层建筑,恰是运行这一鬼神文化的第一大系统。

  沿袭了秦楚的鬼神文化的汉朝,自汉高祖即位,无一帝王不迷信鬼神,且在汉武帝时代推至顶峰:祭天、祭地、祭五帝,为朝廷三大祭祀主题,“郊祀”规模及其制度、程序的完备已是史无前例。又当王公贵族死了,往往要搜罗大批奇珍异宝作陪葬,正如西汉御史大夫贡禹所谓“皆虚地上以实地下”。此外,“人殉”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汉景帝刘启、汉缪王刘元等,无不附会于“死而有知”“事死如事生”之说。汉武帝死后虽未采用“人殉”,却幽禁其所有后宫嫔妾于陵园之内作陪陵,亦无不残忍而且荒谬。正由于帝王之家信奉堪舆之术、鬼神之说,一批故弄玄虚的方士以及善于玩弄异端邪说的奸巧之徒应运而生。这些人不但因中取利,误导朝政,还致使朝廷大肆铺张,劳民伤财,实在祸国殃民!光禄大夫谷永劝说汉成帝的那段奏文,正是对此荒谬现象的揭示与批驳。

  文中讲:对于鬼神之事,“明王距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前者不过是谷永的向往,后者说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有人问,孔子何以“不语”?既“不语”,何又对“祭典”之事恭谨有加呢?其实在孔子看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讲的是虔敬故人之德,感念天地之义,欲天下人循于礼、归于秩序、存敬畏之心,而并非效命于虚妄之说。子贡曾问孔子:人死后是否有知?孔子答道:“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①”由此,“子不语”之意就明白了。孔子不屑于说破鬼神,或因鬼神之说对当时尚有收敛人心之用,因而自己只能说“敬鬼神而远之”。

  长生不老,成仙得道,为古今之人所梦寐以求,但闻一线希望,哪怕是骗子编造出来蒙人的东西,只要编弄得巧,无不趋之若鹜。且不说愚昧之态,如今竟仍有人以为鬼神文化可以警世励民、净化人心,就纯属无稽之谈了!历史上多少虚妄的神权之下堆砌着被奴役者的累累白骨?有多少披着宗教外衣的“神棍”们怀藏叛逆之心在行伤天害理之事?笔者也见惯了求签打卦、拜佛诵经的贪官与奸商们,也见惯了开着豪车大发香火之财的僧尼与大师们。

  切记,从古至今能看破鬼神之虚妄者,并非仅有坦荡的正人君子。某些装神弄鬼、以“法王”“大师”自居者,或本就是名利阴险之徒,最是缺少慈悲之心的离经叛道者!正因为他们也能看破,才敢于借鬼神等虚妄之说来聚敛不义之财,或肇事惑众,肆行不轨。

  (繁星 2017年04月24日)


  -----------------
  注①:见《孔子家语》。意为:“我想说死后有知,将恐怕孝子贤孙不顾生者而去专注发送死去的亲人;我想说死后无知,将恐怕不肖子孙抛弃其死去的亲人而不葬。”
 
  


 

  
繁星读书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