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利贷危机”形成原因和警示作用
文/春阳秋风 原载:新华博客 2011-10-08 14:12
|
【核心提示】炒遍全国各地的温商和在本土依靠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制售小商品的温商,以及暴富后参赌的人们,为温州高利贷市场提供了旺盛的需求和令人垂涎的利润。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虚拟资本,部分银行贷款也流向了民间高利贷市场。一时间,借钱放贷、贷款放贷、高贷高放、边贷边放等各种“炒钱”之风席卷整个温州,各种名目的“钱庄”遍布大街小巷。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人,都陶醉在这空心化的虚假的繁荣之中。高利贷“泡沫”被吹大了,终于达到了极限,破灭了。 |
|
|
眼下,温州“高利贷危机”正被媒体炒得热火朝天。面对危机,政府是救还是不救?全国的网民们几乎众口一词:不救。呜呼!创造了温州模式、温州财富和温州精神的温州人,灾难临头,竟至于无人施救?
平心而论,温州人具备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美德,温州精神内涵丰富且与时俱进,温州模式不失为扶持、发展、依靠民营经济的一种有益探索。资本逐利,不惟温州。高利贷现象也绝非温州独有。然而,酿成“高利贷危机”的,却只有温州。探寻温州“高利贷危机”的成因及警示作用,具有普遍意义。
温州“高利贷危机”的原因非常复杂,择其大要:是大环境与小气候造成的,是资本追逐暴利的本性与政府监管、规范缺失造成的,是官商合力造成的。简而论之:全国大环境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温州小环境更适宜民营经济、市场经济超速发展;在转型期,法律法规和政策有一个空白区,一些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温州人得风气之先,以各种有效手段攫取到“第一桶金”,有的一夜暴富,轻易而举地完成了民间资本的原始积累,追逐利润最大化和疯狂扩张的民间资本,与地方政府追求GDP最大化的政绩观不谋而合,勤于扶持,疏于规范;在当年攫取“第一桶金”的,明处是商,暗处是官,这从后来卷进“高利贷黑洞”的公务员的人数就可见一斑。
从“高利贷危机”的酿造过程,可以印证上述分析。在攫取“第一桶金”后,温商就向着各自瞄准的领域进军了,大部分投向劳动密集型的、短平快的小商品生产,一时间“温州制造”走向全国,享誉世界,一洗旧日“假皮鞋”之类的耻辱而扬眉吐气。房改后,历来敢为天下先的温商,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所到之处,涨声一片,以至于老百姓闻之色变。煤炭市场商机乍现,温商闻风而动,千亿资本投进煤矿,带血的利润滚滚而来。引得做实业的企业家纷纷加入“炒房团”和“炒煤团”。此时,温州小商品生产已经露出颓废迹象。地方政府不仅没有感觉到危机即将发生,反而以为那是企业在“转型”。当温商和其他民间资本被挤出煤炭采掘业后,大蒜、绿豆、虫草、股票、黄金、艺术收藏品,等等,就成了温商轮流炒作、发挥余威的目标。
在大批温商制售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和炒房、炒煤、炒绿豆……追逐暴利的时候,支撑温州经济的民间资本市场,就已经开始向“高利贷化”转变了。改革开放之初暴富的经历,铭刻在温商记忆里,驱使其不停地寻找、抓住、利用一切机会追逐暴利。炒遍全国各地的温商和在本土依靠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制售小商品的温商,以及暴富后参赌的人们,为温州高利贷市场提供了旺盛的需求和令人垂涎的利润。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虚拟资本,部分银行贷款也流向了民间高利贷市场。一时间,“炒钱”之风席卷整个温州,各种名目的“钱庄”遍布大街小巷。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人,都陶醉在这空心化的虚假的繁荣之中。外面行情看好,本土高利贷水涨船高。外面的行情低迷时,在外征战的温商就毫不犹豫地回乡放贷。高利贷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参与者毫无知觉,因为相互炒作(借钱放贷、贷款放贷、高贷高放、边贷边放)在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需求,高利贷“泡沫”被吹大了,终于达到了极限,破灭了。(据《南方周末》早前报道,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这些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在借贷市场周转的高达40%)。
温州“高利贷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看似由若干个企业老板“跑路”、跳楼引爆的,其实,是在欧美债务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国家宏观调控趋紧,楼市面临深度调整,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几乎所有依靠高利贷的企业都利不保息的背景下发生的,由本土上游企业资金链断裂引燃的。
诚然,温州“高利贷危机”是个别现象,但是,对我们整个国家都具有警示作用。其一,在大力扶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指导、管理和规范;其二,要使我们的人民和各级领导明白,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片面强调发展国有经济和片面强调发展民营经济都是错误的,只要市场经济不要社会主义是违背宪法的。其三,要加强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严密、严厉、严格的法治,所谓“企业家的道德良心”是靠不住的,把“先富带后富”置于个人层面也是靠不住的;其四,要完善产业政策,有计划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地区和高科技领域;其五,要使政府职能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精简机构,反腐倡廉,降低行政成本,强化管理、规范和调控市场的职能,尤其要强化金融市场、民间资本市场监管,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改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绩观,真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级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要改善国家管理企业、经济与社会的方式方法,服务与管理并重,以服务代替管理和以管理代替服务都是片面的。
总之,温州“高利贷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警示也是及时的有益的。相信按照温总理亲赴温州考察调研时的部署,遵循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理清思路,找准出路,自强不息,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温州一定会巍然屹立于祖国大地。
|